-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实用标准文案
文档大全
中外
外科理论基础是《黄帝内经》。(涉及外科疾病近30种)
最早的手术器械(砭石,石针)
现存最早的医书《五十二病方》
我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外科医师是——华佗 (堪称外科鼻祖)
第一个用什么做为全身麻醉剂?——麻沸散 进行死骨剔除术,剖腹术。
葛洪《肘后备急方》提出海藻治瘿,世界最早使用含碘药物治疗甲状腺疾病。
最早提出截肢治疗脱疽书籍《素问·生气通天论》(或《黄帝内经》)
最早的外科专著《刘涓子鬼遗方》
明清三大学派:
①正宗派(陈实功——《外科正宗》——重视调理脾胃——后世评价“列证最详,论治最精”)②全生派(王维德——《外科证治全生集》——学术思想“阴虚阳实”论)
③心得派(高锦庭——《疡科心得集》——学术思想:“外疡实从内出论”)
疾病命名的方法(要求熟悉,给一病说出命名方法)P6
部位命名:乳痈,子痈,对口疽
穴位命名:人中疔,委中毒,膻中疽
脏腑命名:肠痈,肝痈,肺痈
病因命名:破伤风,冻疮,漆疮
形态命名:蛇头疔,鹅掌风
颜色命名:白驳风,丹毒
疾病特征命名:烂疔,流注,湿疮
范围大小:小者为疔,大者为痈
传染性:疫疔
(10、11、12名解、填、选)
10、毒:凡是导致机体阴阳平衡失调,对机体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统称为毒。
11、结核:即结聚成核、结如果核之意。是泛指一切皮里膜外浅表部位的病理性肿块。
12、痰:是指发于皮里膜外、筋肉骨节之间,或软或硬,或按之有囊性感的包块,属有形之征,多为阴证。两类:一类是疮痨性病变如流痰、子痰等:一类是囊肿性病变如痰包、痰核。
13、外科疾病的病因:①外感六淫②情志内伤③饮食不节④外来伤害⑤劳伤虚损⑥感受特殊之毒 ⑦痰饮淤血.
14、外科疾病的主要发病机理:①邪正盛衰 ②气血凝滞 ③经络阻塞 ④脏腑失和
15、所谓部位辩证,是指按外科疾病发生的上、中、下部位进行辩证的方法,又称“外科三焦辩证”。外科疾病的发生部位不外乎上部(头面、颈项、上肢)、中部(胸腹、腰背)、下部(臀腿、胫足)。
16、内治法按照疮疡初起、成脓、溃后三个不同发展阶段,确立消、托、补三个总的治疗原则。归纳起来大致有解表、通里、清热、温通、祛痰、理湿、行气、和营、内托、补益、调胃。
17、消法:是运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和方药,使初起的肿疡得到消散,不使邪毒结聚成脓,是一切肿疡初起的治法总则。此法适用于尚未成脓的初期肿疡和非化脓性肿块性疾病以及各种皮肤疾病。
18、托法:是用补益气血和透脓的药物,扶助正气、托毒外出,以免毒邪扩散和内陷的治疗法则。适用于外疡中期,即成脓期,治疗分为补托(正虚毒盛)——托里消毒散和透托(正气未衰)——透脓散。
18、外治法是运用药物、手术、物理方法或使用一定的器械等,直接作用于患者体表患部或病变部位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药物疗法有膏药、油膏、箍围药、草药、掺药。手术疗法有切开法、烙法、砭镰法、挑治法、挂线法、结扎法等。
19、有头疽 好发于项后、背部等皮肤厚韧之处。
20、丹毒(最后一大题)诊断 辩证 治法 方药
丹毒是患部皮肤突然发红、色如涂丹的急性感染性疾病。多发于小腿、颜面部。发病前多有皮肤或粘膜破损史。
辨证论治:
内治
风热蕴毒证:
症候:发于头面部,皮肤焮红灼热,肿胀疼痛,甚则发生水疱,眼胞肿胀难睁;伴恶寒,发热,头痛;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解毒
方药:普济消毒饮加减。大便干结者,加生大黄、芒硝;咽痛者,加生地、玄参。
肝脾湿火证
症候:发于胸腹腰胯部,皮肤红肿蔓延,摸之灼手,肿胀疼痛;伴口干且苦;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治法:清肝泻火利湿
方药:柴胡清肝汤、龙胆泻肝汤或化斑解毒汤加减。
湿热蕴毒证
症候:发于下肢,局部红赤肿胀、灼热疼痛,或见水疱、紫斑,甚至结毒化脓或皮肤坏死,或反复发作,可形成大脚风;伴发热,胃纳不香;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利湿清热解毒
方药:五神汤合萆薢渗湿汤加减。肿胀甚者,或形成大脚风者,加防己、赤小豆、丝瓜络、鸡血藤等。
胎火蕴毒证
症候:发生于新生儿,多见于臀部,局部红肿灼热,常呈游走性;或伴壮热烦躁,甚则神昏谵语、恶心呕吐。
治法:凉血清热解毒
方药:犀角地黄汤合黄连解毒汤加减。壮热烦躁,甚至神昏谵语者,加服安宫牛黄丸或紫雪丹;摄绛苔光者,加玄参、麦冬、石斛等。
外治
外敷法:用玉露散或金黄散,以冷开水或鲜丝瓜叶捣汁或金银花露调敷。
砭镰法:患处消毒后,用七星针或三棱针扣刺患部皮肤,放血泻毒。此法只适用于下肢复发性丹毒,禁用于赤游丹毒、抱头火丹患者。
若流火结毒成脓者,可在坏死部位作小切口引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