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抑郁障碍防治指南(第二版)简介.pptxVIP

中国抑郁障碍防治指南(第二版)简介.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抑郁障碍防治指南 第二版简介 2 中国抑郁障碍防治指南第二版 由抑郁症协作组李凌江、马辛教授牵头,王刚教授组织实施 编委会名单(姓氏笔画) 马 辛 王 刚 方贻儒 司天梅 李凌江 许秀峰 刘哲宁 季建林 张克让 张宁 詹思延 沈霞 2 指南修订的工作过程 第一次工作会议: 2012年12月29日 第二次工作会议: 2013年07月11日 第三次工作会议: 2014年04月12日 第四次工作会议: 2014年06月14日 第五次工作会议: 2014年09月21日 第六次工作会议: 2014年11月21日 3 新版指南以循证医学为指导 新版指南名称“中国抑郁障碍防治指南第二版” 重点内容为有关治疗的建议 针对治疗部分,加入证据分级与推荐分级 防治指南 4 参考国外指南与检索10年文献 参考美国的APA抑郁障碍治疗指南第三版,英国NICE指南,加拿大CANMAT指南的文献评价结果 检索PUBMED、EMBASE、CBMDISC及CMCC等数据库近10余年关于抑郁障碍的重要文献 5 (三) 循证证据分级文献汇总结果 2篇动物实验 1篇德文文献 循证证据分级文献汇总结果(490篇) 1级证据比例=211/490=43% 6 修改后的证据分级标准 (一) 需要负责各章节的老师,自行修改等级 7 (三) 证据分级结果的推荐 —“有效的结果”— 推荐 8 “无效,不一致的结果”— 不推荐 推荐分级标准 9 证据的确定: 由北京大学图书馆使用标准的检索词进行检索 纳入指南中的文献均由北京大学循证医学中心专家按照统一标准进行证据分级 纳入指南的治疗推荐等级由工作组专家投票,达成共识 涵盖抑郁障碍的概述、病因、流行病学、临床特点、诊断、评估、治疗等各个方面 10 指南的框架 前言 抑郁障碍总述 抑郁障碍的评估与诊断 2.1 概述 2.2 抑郁障碍的评估 2.3 抑郁障碍的诊断:以ICD-10为主,并介绍DSM-5相关的内容 抑郁障碍的治疗:采用以治疗分期为主、与治疗方法相结合的方式编写 3.1 概述 3.2 抑郁症的全病程治疗:急性期、巩固期、维持期、终止治疗 3.3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物理治疗、其他治疗 3.4 其他抑郁障碍的治疗:持续性抑郁障碍、共病其他精神障碍、共病躯体疾病 3.5 疗效不佳患者的治疗 特定人群的抑郁障碍:儿童青少年、老年、女性 抑郁障碍的管理 利益冲突的说明;参考文献;附录:标准术语对照表、常用量表、循证证据分级表 11 第一章:抑郁障碍总述 1.1 概述 1.2 主要临床表现 1.2.1 情感症状 1.2.2 躯体症状 1.2.3 认知症状 1.3 其它临床特征 1.4 流行病学 1.5 疾病负担 1.6 疾病危险因素 DSM-5中抑郁症的特征标注 1.3.1 焦虑性抑郁 1.3.2 混合性抑郁 1.3.3 内源性抑郁 1.3.4 非典型抑郁 1.3.5 精神病性抑郁 1.3.6 紧张症性抑郁 1.3.7 孕产期抑郁 1.3.8 季节性抑郁 12 第二章:抑郁障碍的评估与诊断 2.1 概述 2.2 抑郁障碍的评估 2.2.1 病史相关的评估内容 2.2.2 精神检查内容 2.2.3 评估 2.2.4 辅助检查 2.3 抑郁障碍的诊断 2.3.1 诊断原则 2.3.2 诊断标准 2.3.3 鉴别诊断 2.3.4 诊断注意事项 基于评估的治疗 自评他评 症状严重程度、疗效、自杀、转躁风险、不良反应、依从性等多维度评估 国际疾病与分类第10版 美国精神障碍诊断统计手册第5版 13 常用评定量表汇总 评估方向 评估内容 推荐工具 性质 诊断 诊断正确性,避免误诊,漏诊 DSM-IV轴I障碍用临床定式检查(研究版,SCID-I)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MINI) 他评 症状 严重程度,药物疗效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 蒙哥马利抑郁评定量表(MADRS) 他评 病人健康问卷抑郁症量表(PHQ-9);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 Beck抑郁问卷(BDI);快速抑郁症症状自评问卷(QIDS-SR) 自评 自杀风险 哥伦比亚自杀严重程度评定量表 MINI量表C模块 他评 转躁风险 轻躁狂症状自评量表(HCL-32) 心境障碍问卷(MDQ) 自评 杨氏躁狂评定量表(YMRS) 他评 治疗 药物疗效 见上述症状部分(评价改善、有效、完全缓解等指标标准,参见总论部分)   不良反应 副反应量表(TESS) Asberg氏抗抑郁剂副反应量表(SERS) 他评 亚利桑那性体验量表(ASEX) 他评 服药依从性 药物依从性评定量表(MARS) 简明依从性评定量表(BARS)

文档评论(0)

renwofei8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