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國的教育思想,也同樣是受人的本質觀的影響。 孟子以為人之性善做出發,以為人的美德來自先天,因而以為教育的作用即在於恢復人的善性,教育作用就是“求其放心”,教育方法上倡導存心、養性,自求、自得”。 荀子以為人之性惡做出發,但通過教育可以改變。所以,他主張教育的作用在於“化性起偽”,使人改惡向善。因而在教育方法上特别重視後天環境的影響作用,强調師法、正禮。 宋明理學基於他們對人性的理、氣說,主張教育的作用是存天理、去人欲。教育方法則提倡“居敬窮理”的内省和自我修養。 综上所述,人的本質觀同教育思想密切相關。對人的本質情況不同,教育思想也就不同。以往的教育思想存在這樣的問題,論根到底多是同對人的本質缺乏科學根據有著密切關係。 性善論者會不會體罰學生? 體罰的理由: 相信體罰的有效性,即可以達到立即遏阻犯規行為的效果。 班級學生人數太多,教師欲維持教室紀律,須藉體罰的方法。 3. 受到傳統訓育觀念的影響,認為體罰是教育的有效手段,並以許多事業有成者,過去亦多曾受過教師的體罰 反對體罰者的理由: 認為體罰的效果有限,在有關的研究中,只有少數研究結果肯定體罰對違規行為或不良行為的抑制與戒除有效,而對於提高學生學習的效果很小,亦即體罰在規範外顯行為上也許有效,但在改變行為的內在動機上,則效果不彰,並且還可能有反教育效果。 教師是受過教育與輔導專業訓練者,應使用其他有效的管教方法,以尊重學生的基本人權。 體罰的效果弊多於利,教師本身即可能成為暴力示範者,且易造成師生的對立,影響師生倫理觀係。 教師因情緒作用影響,常可能出現非理性、非教育性的體罰行為,容易對學生造成身心上的傷害。 體罰的負面影響,常使學生感覺挫折與失敗,對學習缺乏興趣、信心、和成就感,減低其學習意願和效果 性惡論者是否獎勵學生? 性惡論者認為應該要靠後天的教育來改變學生的本性,而且認為有時候適當的鼓勵和獎賞可以促進學生學習的動力,通常是獎勵和處罰並行的。就是屬於賞罰分明的情形。如果學生做的好,就該給予立即的獎勵,來幫助學生在學習上更有成就感!若是沒有達成目標,就該有些處罰來激勵學生學習。 談體罰問題 台灣的國民教育體罰有多嚴重呢?國民中小學學生有84%有被體罰的經驗,另外也有50%的老師承認他們任教的學校有體罰存在。可見體罰是一個十分普遍的現象。最令人擔心的是,根據對學生的調查,國小的前三年就有76%的小朋友接受過體罰的「洗禮」! 體罰方式大致可分為四類: 責打:如打手心、打屁股、打耳光等。 維持特定姿勢:如罰站、罰半蹲、罰跪等。 激烈運動:如跑操場、伏地挺身等。 從事特定作業:如勞動服務、罰抄課文等。 有關使用體罰的情形: 根據調查,有71 ﹪的父母與74 ﹪的教師贊成在學校中實施體罰,有70 ﹪至80 ﹪的教師使用體罰,但表示願 意接受訓練其他更有效的處理方式。大多數年齡在十八歲到二十三歲之間,調查有關回憶過去曾被體罰的情形,結果發現有95 ﹪的學生在成長過程中曾遭受過體罰。由此可知,大部份的學校都曾經使用過體罰來約束學生,而且多數的教師及家長也贊成實施適度體罰的管教方式。 體罰有效果嗎? 50%的孩子認為體罰後行為會大部分改善,也有66%的老師認為體罰是有效的管教方法;但是,這樣「有效的管教」或「行為改善」恐怕是暫時的;我們由另外的數字來看,有76%的國小1-3年級學生被體罰過,有84%的國小4-6年級學生被體罰過,還有89%的國中生被體罰過,足見隨著學齡的增加,體罰不減反增,加上學生反應每學期被學校體罰的次數至少5次以上的高達49%,如果說行為會因體罰而改善,這樣的數字如何會發生?所以,體罰所帶來的所謂改善,充其量只是短暫的,對於長期培養學生的自制而言,恐怕是沒有用的。根據許多實證研究還指出,學童受罰後,會傾向於模仿成人這種粗暴行為,另外,學童因受罰會產生挫折,而且往往轉而以攻擊發洩其情緒,其結果就會造成被體罰者的「侵略性」行為。所以,「被欺負者恆欺人」,不可不慎。 結論 體罰是古今中外社會上常見的事實,也有不少的心理學家或教育家提出反對體罰的理由;國內教育行政當局也三申五令禁止教師實施體罰,但是此一禁令的執行效果不彰,多數的教師偶而仍會使用。由此推知,體罰有其效用,是值得教育工作人員深省的重要問題。 教育的本身就是一種愛的表現,希望自己的學生有所成就,就如同希望我們的子女將來能出人頭地。然而懲罰與管教的運用與愛並不相牴觸。 * 人性善惡何以會左右教育發展? 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教育概論議題討論報告 語一甲 林于涵 樊路敏 湯婉菁 余芳怡 人性善惡何以會左右教育發展?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