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练习:第二编 古诗文阅读 专题三 微案 半卷练8 .doc免费

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练习:第二编 古诗文阅读 专题三 微案 半卷练8 .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半卷练8 古代诗歌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限时:30分钟 满分:27分) 一、古代诗歌阅读(18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鲁东门观刈蒲 李白 鲁国寒事早,初霜刈渚蒲。 挥镰若转月,拂水生连珠。 此草最可珍,何必贵龙须①, 织作玉床席,欣承清夜娱。 罗衣能再拂,不畏素尘芜。 [注] ①龙须:龙须草,茎可织席等,多为帝王豪贵之家所用。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寒事”“初霜”点明深秋的时令特点,交代了“刈渚蒲”农事活动的背景。 B.“挥镰”“拂水”两句用比喻描写劳动场景,富有诗意,意在表现劳动之美。 C.七、八两句写农人织蒲作席,享受劳作之后清夜的欢娱,侧面表现蒲草珍贵。 D.本诗前面部分叙写场景,后面部分托物言志,脉络清晰,情感抒发含蓄委婉。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C项,“七、八两句写农人织蒲作席,享受劳作之后清夜的欢娱……”错误,从诗中来看,“织作玉床席,欣承清夜娱”,是写席子可以给人带来享受,而非写农人“享受劳作之后清夜的欢娱”。 2.诗人为什么说“此草最可珍”?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答:    答案 ①编织的席子实用舒适,不比龙须草编织的席子差;②具有不染尘的特点;③借物喻人,表达对才高品洁之人的赞美。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概括诗歌的内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要求考生分析为什么“此草最可珍”,“此草”是指“蒲草”。“何必贵龙须”“织作玉床席,欣承清夜娱”,意思是“何必看重那龙须草”“织成草席铺上玉床,清静的夜晚躺在上面多么欢娱”,这是说“蒲草”的实用价值,可以用“蒲草”织作玉床席;“罗衣能再拂,不畏素尘芜”,意思是“蒲席光滑平贴,罗衣能够反复拂扫,不必担心会聚积尘土”,这是说“蒲草”的品性,“不畏”“素尘”更凸显得蒲草的高洁纯净;结合全诗来看,诗中所写的“蒲草”又喻指有才能又品性高洁之人。因此诗人说“此草最可珍”。考生围绕这些方面分析作答即可。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3~4题。 遣闷戏呈路十九曹长① 杜甫 江浦雷声喧昨夜,春城雨色动微寒。 黄鹂并坐交愁湿,白鹭群飞太剧②干。 晚节渐于诗律细,谁家数去酒杯宽。 惟君最爱清狂客,百遍相看意未阑。 [注] ①杜甫晚年辗转漂泊,生活困苦。路十九曹长常邀请诗人饮酒赋诗。曹长,唐人称尚书丞郎、郎中。②剧:喜欢,高兴。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诗题中“遣闷”点明诗人写诗是为了排遣内心郁闷,“戏呈”则表明二人志趣相投、友谊深厚。 B.首句中“喧”字运用拟人手法,描绘了雷声隆隆、阴雨催寒的景象,洋溢着诗人的喜悦之情。 C.颔联两句对比鲜明,黄鹂因雨后太湿发愁,而白鹭则为之欢欣群飞,诗人的心境也随之变化。 D.颈联上句表现诗人的自信,下句情感转折,穷困潦倒,诗作也难有知音,蕴含着诗人的心酸与自嘲。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的能力。B项,“洋溢着诗人的喜悦之情”分析不当,这里喧雷、寒雨的叠加描写烘托出诗人难以排遣的郁闷。 4.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答:    答案 ①表达了对友人的感激。晚年穷困,居无定所,路十九常邀诗人饮酒赋诗,杜甫内心非常感激。②对自己诗作为人赏识的欣慰之情。诗人难遇知音,虽内心自信却心酸于无人理会,路十九欣赏自己,诗人略感欣慰。③自哀之意。“惟君”一词流露出知音太少的无奈与内心悲哀。 解析 本题要求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最后一句“惟君最爱清狂客,百遍相看意未阑”,和诗标题“遣闷戏呈”对应。对于路十九欣赏自己,诗人是很感激的。“惟君”既表达自己的诗作为人赏识的欣慰,诗人晚年穷困潦倒,诗作也难有知音,路十九赏识自己,倍感欣慰;也有自哀之意,诗作知音少,没有多少人欣赏诗人。 二、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思想的重要内容。那么,它的特色究竟“特”在哪里?我们究竟应该如何认识其思想文化本源? 客观地说,世界上主要文明地区的政治文化中都有命运与共、共同体、世界主义的政治思想,例如西方基督教世界秩序及西方永久和平论、印度思想中的“不害”、伊斯兰世界“天下一家”、中国古代的“天下大同”等观念。总的来说,早期这些共同体观念解决的只是内部秩序问题,还没有很好地解决不同文明之间如何共生共处的问题。其中,历史上不少共同体思想还受到二元对立世界观的局限,它们所强调构建的共同体是以一个假想或现实的敌人为目标的,这种思想很容易导致世界陷入对抗之中。事实上,直到今天,这种思想还在影响着个别大国的外交政策,值得我们去辨别和防范。 我们倡导的“人类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qixiqiaohudi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