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相观空唯后得62.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變相觀空唯後得;果中猶自不詮真;圓明初發成無漏 ;三類分身息苦輪 ;; 在這四句頌文中,包括有五個主題,即是: 第六識的性別、識量、緣境、界地、相應 (參表解);◎性別,指的是善、惡、無記三性。 ◎第六識作用範圍寬乏,通於三性, ◎當心識生起,一念濟世利人之心生起, 十一個善心所與之相應,則為善法; ◎如一念損人利己之心生起,二十六個煩惱心所與之相應,則為惡法。;◎如獨頭意識作意籌度,或利人或利己,亦通於善惡,如獨頭意識任由意念遊走,既無有益人群之心,亦無謀己私利之意,就成為無記法。 ;◎識量有三,曰現量、比量、非量。 ◎前五識唯是現量 ◎第六識五俱意識初起,第一剎那是現量 ◎第二念即墮入比量 ◎獨頭意識中的定位意識是現量 ◎夢中意識是非量 ◎散位意識通於三量;◎心識緣境,境有三類:性境、獨影境、 帶質境 ◎前五識唯緣性境 ◎第六識通於三境;◎界地,是解釋「三界輪時易可知」一句。 ◎三界即是欲界、色界、無色界,三界隸有九地 ◎三界是有情業力招感的依報,意識行入相粗顯,遠非他識可及。 ◎雖然前五識能增強意識造業作用,但實際上牽引果報體受報的,仍是由第六識負責。;◎意識通於三界,若造作五趣雜業,則業力寄託的果報體 (第八識) 就落欲果; 若造作四禪定業,果報體即落入色界; 若造作四空定業,則落入無色界。果報識在三界輪迴,以造作的業力而定。 ◎所以鑒因知果,事先便有跡象可尋,此即是「三界輪時亦易可知」也。 ;◎此指的是「王所相應」,即是心王與心所相應的情形。 ◎心王有八個,心所有五十一個,在八個心王中,唯一與五十一個心所全體相應的,只有第六識。;◎王所相應,並不是心王與全體相應的心所同時生起,而是視臨時的情況,一部分心所生起與之相應。 ◎如以第六識來說,第六識生起,遍行心所是必然生起的,別境則繼遍行心之後,視特殊情況,需要某一心所,某一心所生起。善與煩惱心所,亦視情況需要,如果 一念善心生起,十一個善心所與之 相應,完成意識所要作的善行。;◎相反的,如果一念不善心生起,則無慚、無愧兩個中隨煩惱心所,忿、恨、覆、惱、害、嫉、慳七個小隨煩惱心所,及根本煩惱的瞋心所,共計十個心所與之相應,視需要而生起。;◎如果意識接觸不善和有覆無記境而生起活動,這時根本煩惱中的貪、癡、慢、疑、不正見五個心所,小隨煩惱中的諂、害、驕三個心所,和八個大隨煩惱心所,一共十六個心所與之相應,視需要而生起,完成意識所要作的惡業、及有覆無記。 ;◎有覆無記、是無記的一種,其性染汙,覆障聖道,染汙心識,而其勢用力弱,不能引生異熟果,故稱有覆無記。至於不善法,以其勢用強,可招感異熟果,故不稱為有覆無記。 ;◎如果以上善、煩惱心所全不與第六識相應,或相應後退出,這時唯有五遍行心所、五別境心所,與第六識相應。以上善、煩惱兩類心所,體性相違,決不能同時生起。 ;◎這四句頌文中,包括有: 第六識的行相、業用兩個主題 ;◎意識的活動,範圍廣泛,千頭萬緒。因此、它隨時變易,來應付各種不同的境界。 (善變的我) ◎頌文中首句「性界受三恒轉易」,性,是善、惡、無記三性,界是欲界、色界、無色界三界,受是苦受、樂受、捨受三受,或加 憂喜二受成為五受。;◎第六識在活動時,有時是善心生起,有時是惡心生起,有時是無記心生起。當善心生起之際,也會忽然轉變為不善心或無記心。而不善心生起之際,也會忽然轉變為善心或無記心。 ;◎第六識在活動時,欲界眾生,有時也會生起色界、無色界之心,如欲界眾生修四禪定,在定境中就生起色界之心。若欲界眾生修四空定,在定境中就生起無色界心。在定境中是如此,但在出定之後,仍然生起欲界心。色界眾生如修四空定,在境中也可生起無色界心,而出定後仍是色界之心。如天臺宗的「一念三千」,我人一念之中具足十法界,所以一念之中也可在三界中轉易也。;◎受者三受,即苦、樂、捨受三受,若加上憂、喜二受,稱為五受。這五種受,在第六識活動時也是不斷的變易,這要看當時所緣的境而定。因為受是一種領納作用,其所領納的是當前的現量境 (憂喜通於三時) ,隨著境的轉變,苦樂憂喜捨之受、自然也隨轉變。所謂「心隨境轉」,就是這個意思。;◎根是六種根本煩惱。 ◎隨是二十種大、中、小隨煩惱。 ◎信是十一種善心所。 ◎第六識念念生滅,五十一個相應心所,隨著心王之性別相應生起。如果識是善性,信等十一個善心所與之相應,如果識是不善或無記性,則貪等煩惱心所、或遍行、別境等心所與之相應。這三性的轉易,心王與心所互相牽連,協同造作,造作的後果就是業。;◎頌文「動身發語獨為最,引滿能招業力牽。」由於善、不善、無記心所與第六識相應,

文档评论(0)

alla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