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枢神经系统 第一节 检查方法.ppt

  1. 1、本文档共5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CT与MRI比较 MRI多方向成像,定位优于CT MRI无颅底骨质伪影影响,对后颅窝肿瘤如脑干胶质瘤、小脑星形细胞瘤等的诊断,优于CT CT与MRI比较 MRI显示钙化不如CT,故对以钙化为定性依据的肿瘤定性差,如少突胶质细胞瘤等 中枢神经系统 脊椎检查方法 一、X线平片 常规摄正、侧位片 若观察椎弓或椎间孔,则需加摄斜位片 腰椎平片 三、CT 扫描线垂直于脊柱或平行于椎间盘,层厚1~5mm 必要时可行矢状、冠状面重建及三维重建 CT 增强扫描用于椎管内肿瘤和血管性疾病 脊髓造影CT(CT myelography,CTM)是将5~10ml非离子型碘水对比剂注入脊髓蛛网膜下腔,然后再行CT扫描 脊髓造影CT 具有CT及脊髓造影的双重优势 在高密度的脊髓蛛网膜下腔衬托下,可清楚显示硬脊膜囊形态及脊髓结构 四、MRI 以矢状面为基础,能全面显示脊髓全程和病变上下平面 辅以病变区横断面,可确切显示脊髓大小、脊髓内外的病变及脊髓移位程度 使用脊柱阵列表面线圈,扫描层厚3~5mm MRI 常规T1WI及T2WI 增强扫描可提高椎管内病变的检出率和诊断的正确率 一、X线平片 脊髓平片仅能显示脊椎骨情况。 三、CT 可清楚显示硬脊膜囊,由硬脊膜及蛛网膜共同绕脊髓而形成,密度均匀 硬脊膜外间隙富含脂肪,CT显示为低密度 正常腰椎CT横断面 正常腰椎CT横断面 四、MRI T1WI脊髓为软组织样等信号,脑脊液为低信号 T2WI脊髓仍为等或较低信号,而脑脊液为明亮高信号 脊髓灰质的横断面上呈“H”形,其周围为白质束 正常腰椎MR表现 T2WI 椎体 皮质低信号 松质中等偏高信号 椎间盘 周边纤维环低信号 中央髓核呈高信号 正常腰椎MR表现 T1WI 椎体: 皮质低信号 松质:中等偏高信号 椎间盘:等信号 髓核与纤维环分界不清 脊柱脊髓正常MR表现 正常颈椎MR表现 1 脊椎序列 2 生理曲度 3 椎体信号 T1WI 等信号 T2WI 低信号 脊柱脊髓正常MR表现 4 椎间盘 T1WI 等信号 T2WI 高信号 5 脊髓 T1WI 等信号 T2WI 低信号 中枢神经系统 第一节 检查方法 颅 脑 一、头颅平片 一般用正、侧位,根据需要增加其它位置 作用:最适用头颅外伤、颅骨疾病的诊断 限度:临床症状明显但常无异常发现 正 常 头 颅 平 片 : 正位 正 常 头 颅 平 片 : 侧位 二、脑血管造影 方法:将含碘对比剂注入颈内动脉或椎动脉,使脑血管显影 根据脑血管的分布、形态、位置等变化来判断颅内疾病 常用数字减影技术 (digital substraction angiography,DSA) 脑血管造影(DSA) 脑血管造影 作用:主要用于诊断血管性疾病,并可了解脑瘤的供血情况 限度:CT、MRI的发展使脑血管造影应用极度减少,主要应用于颅内血管性疾病的诊断及介入治疗 1. 检查前准备: 制动,作碘过敏试验 2. 平扫:颅脑外伤,脑梗塞,脑出血 增强扫描:脑肿瘤,炎症,动脉瘤,AVM等 三、 CT检查方法 CT(扫描方法) 横断面扫描基线为眦耳线或上眶耳线,层厚8~10mm,连续8~10个层面 如遇小病变则行薄层扫描(5mm) 垂体区病变常用冠状面,扫描基线尽量垂直于鞍底 CT扫描基线 正常颅脑CT表现:三脑室下部层面 CT CTA(CT angiography)可观察病变与血管的关系 CTP灌注成像(perfusion CT)可观察病变血流灌注情况 1 患者准备:去除一切金属异物 2 体位:仰卧,头颅线圈,层厚8-10mm 四、MRI检查方法 MRI扫描方向 横断面最常用,根据病变部位辅以冠状或矢状面 中线结构(三脑室、脑干、四脑室)、后颅窝病变辅以矢状面;颅底、桥小脑角及天幕附近病变辅以冠状面 垂体及鞍区结构病变需冠状及矢状面扫描 MRI扫描方法 一般横断面层厚8~10mm,间隔1~2mm。矢状及冠状面层厚4~5mm 垂体微腺瘤或微小听神经瘤需采用薄层扫描,层厚小于等于3mm 常规采用SE序列T1WI及T2WI。T1WI显示解剖结构较清晰,T2WI显示病变较敏感 正常颅脑T2加权像(T2WI) MRI成像序列 快速成像序列,可减少成像时间有: 1.快速自旋回波序列(Turbo-SE,FSE) 2.梯度回波序列(FLASH) 3.水抑制成像(FLAI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a1335558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