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早期史料和国别体类.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章 早期史料与国别体类 中国历史悠久,史学发展源远流长,先秦时期则是我国史籍的积累和起源阶段。 经过历代学者的保存、整理,现今保留下来的先秦史籍主要有《尚书》、《逸周书》、《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竹书纪年》、《世本》、《山海经》、《穆天子传》等十余种,此外还有重要史料价值的其它典籍,如《周易》、《诗经》、《论语》、《孟子》、《吕氏春秋》等。 第一节 早期史料 先秦时期是我国史籍的积累和起源阶段。 先秦初期形成主要以《春秋》为代表的编年体和以《尚书》为代表的记言体。 特点: 保存了丰富的史料 形成科学的史书编写体例 开创私人修史的先例 直笔与曲笔的写作思想 一、甲骨文 二、上古历史文献——《尚书》 《尚书》是我国上古时代历史文献的汇集。因为它广泛记叙了我国当时的政治历史与社会情况,所以也可以说是我国古代史学的发轫之作。 《尚书》 《尚书》:古时称《书》、《书经》,至汉称《尚书》。“尚”便是指“上”,“上古”,该书是古代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记载上起传说中的尧舜时代,下至东周(春秋中期),约1500多年。《尚书》有“典”、“谟”、“训”、“诰”、“誓”、“命”六体,有的是讲演辞,有的是命令、宣言,有的是谈话记录。 《尚书》 《尚书》按时代先后,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个部分基本内容是古代帝王的文告和君臣谈话内容的记录,这说明作者应是史官。 《史记·孔子世家》称孔子“序《书传》,上纪唐虞之际,下至秦缪,编次其事”, 相传为孔子编定。《尚书》有两种传本,一种是《今文尚书》,一种是《古文尚书》,现通行的《十三经注疏》本,是今文尚书和伪古文尚书的合编。古时称赞人饱读诗书,诗书便是分别指《诗经》、《尚书》。 今文尚书与古文尚书 《尚书》在中国学术史的重大影响,特别表现在由它引起的长时期的经今文学与经古文学的斗争和宋元明清时代的辨伪求实学风的发展这样两个方面。 经过秦汉之际的社会大动荡,《书》渐渐亡佚。据说秦博士伏生把《书》藏在墙壁里,但还是丢了数十篇,到汉惠帝时,他才找到二十九篇,用以在齐、鲁地区教授学生。伏生所传授的《尚书》用汉代隶书写定,后来便被称为《今文尚书》。 汉代还有用先秦时代的古文所写定的《尚书》被称为《古文尚书》。这部书“出孔子壁中,武帝末,鲁共王坏孔子宅,欲以广其宫,而得《古文尚书》”这部书又称为孔壁《尚书》,它比《今文尚书》多出十六篇。经汉魏之际的社会动乱以后,这部《尚书》亡佚殆尽。东晋元帝时,豫章内史梅赜奏上《古文尚书传》五十八篇,说是汉代孔安国为之作传的《尚书》传本,比《今文尚书》多出二十五篇。 自唐以后,对于梅赜所献的这部书不断有人怀疑,据《朱子语类》载,宋代朱熹曾疑此书“平易易晓”,与伏生书“艰涩难晓”殊不类,所以怀疑其为“假书”,并且所谓的“孔传”也非孔安国所作,亦是“伪书”。此后学术界疑此书的人渐多。清代阎若璩著《尚书古文疏证》八卷,列举证据,反复辨析此书之伪,自此定谳,此后这部在学术界即被称为《伪古文尚书》,其注解亦被称为“伪孔传”。 漢代今文經、古文經之比較 兩漢經學的發展脈絡 三、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 1.产生的年代及书名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所记述的地区,包括今之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甘肃南部和湖北北部等地,是当时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 《诗经》 《诗经》的来历,汉代有两种不同的看法: 第一,班固、刘歆等以为官府采诗之说。他们认为古代君王为了考察政治得失和民俗风情,设立采诗机构,采集民间诗歌,而后进 行整理,产生了《诗经》。 第二,司马迁《史记》认为《诗经》是经孔子删订成书。 2.内容题材及史料价值 《诗经》分风、雅、颂三部分,这三部分大抵是依据音乐的曲调来划分。 “风”是周代各诸侯国的地方歌谣,大部分是配乐的民歌,包括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十五部分,合称十五国风,凡一百六十篇。 “雅”是周室和京嵌周围的乐歌,又分大雅和小雅两类,大雅全是贵族的作品,小雅大部分是贵族作品,少部分是民间歌谣,凡一百零五篇。 “颂”是贵族用于宗庙祭祀的乐歌,为歌颂祖先神灵之辞,分周颂、鲁颂、商颂,是贵族的作品,凡四十篇。 四、其他史书 ㈠《国语》 《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在唐代以前一般认为是左丘明所作,但自唐以后,不少学者提出异义,认为此书并非左丘明所作,他们认为《国语》中所记的多与《左传》重复抵触,彼此之间往往详略互异,两书的编纂并非出于一手。还有人认为,今本《国语》已被人篡改,并非原来面目。 《国语》 其他史书 ㈡《战国策》 《战国策》是战国时游说之士的策谋和言论汇编。 第一次把它编校成书并定书名为《战国策》的是

文档评论(0)

aa15090828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