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认真阅读原著,你会感受到鲁迅深深的爱国情怀。鲁迅的爱国有着独特的表现形式,主要表现在对我们民族自身“劣根性”的彻底否定上。举凡奴性、惰性、愚昧、麻木、怯懦、巧滑、中庸、投机、残忍、虚伪、吹牛、撒谎、健忘、盲从、敷衍、偷生、自欺欺人、粉饰太平、怯于外斗而勇于内争、用瞒和骗造出许多奇妙的逃路、“见胜兆则纷纷聚集,见败兆则纷纷逃亡”、“有权时无所不为,失势时奴性十足”,以及求神拜佛、扶乩打拳等等,都在他那锋利无比的解剖下无处藏身。 —安永兴《走向鲁迅的初级阶段》(同上) (3)议论而不作结论,只是用特定的艺术境界去唤起读者对结论的相像、思考,给人以意在言外的无尽回味。含蓄而不晦涩,概括而不抽象。它们作用于读者的,不光是理性,还饱和着作者的感情,让人们不仅从理性分析中而且从具体的感受中引出结论来。 鲁迅杂文议论感情化的特点 (1)在无懈可击、无可辩驳的逻辑的论证中,鲜明地保留着感性的美感特点,将议论与叙事、描写、抒情融为一体。把人们心灵的特点放在历史与现实的坐标点上,加以考查、议论、揭破,不仅见其真,而且见其深。 (2)议论以作者的感情为内在的逻辑和动力,不仅给人以理性的说服,而且给人以感情的感染。 感悟作者对中国社会历史的理性认识和字里行间所蕴涵的浓厚的感情色彩。 一方面,批判、揭露这种“将人不当人”、甚至不当奴隶的暴力,另一方面又对百姓被无辜杀戮的命运寄予同情。同时,也对那种奴性灵魂予以否定。 灯下漫笔 鲁迅 没有伟大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因鲁迅之一死,使人们自觉出了民族的尚可以有为;也因鲁迅之一死,使人家看出了中国还是奴隶性很浓厚的半绝望的国家。 —郁达夫《怀鲁迅》 1936年10月,鲁迅逝世。就在鲁迅安葬后的第三天,郁达夫含着悲愤的心情写下了这段堪称警世格言的文字。今天,我们学习鲁迅先生《灯下漫笔》这篇文章,就会明白为什么说“中国还是奴隶性很浓厚的半绝望的国家”。 请大家用5分钟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分为三个部分,把握文章结构。 词语解释: 降格以求:降低标准来寻求办法。 皇恩浩荡:皇帝的恩德广大无边。 厘定:整理制定。 发祥:最初产生、发生。 先儒:先前的文人。 纳粮:交赋税。 第一部分(1~4段)由钞票贬值引出对“人”的价格贬值的思考(极容易变成奴隶) 第二部分(5~11段)考查中国社会历史的本质,得出“两个时代”的结论(一乱一治) 第三部分(12~14段)走哪一条路?创造“第三样时代”(青年的使命) 课文结构 质疑释疑,师生互动 1. “第一、二样时代”是什么样的时代?它们有什么 特征?其共同本质是什么? 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即乱世,兵荒马乱 ,奴隶规则被毁得粉碎,强盗官兵任意屠杀百姓。) 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即治世,天下太平,有一定的主子和规则,百姓纳粮磕头,意志却被主子宰割。) 共同本质:始终是奴隶(牛马)。 2、 文章举出了哪些时代例子属于“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你能否再作些课外补充? 课文中:五胡十六国、黄巢时(唐末)、五代、宋末、元末、张献忠时(明末) 课文外:春秋战国、秦末、汉末、安史之乱、清末、民国 3、你理解“第三样时代”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 “第三样时代”即:中国百姓有“人”的价格的时代,把“人”当“人”的时代,百姓活着真正体现了“人”的价值的时代。换言之,民主、自由的新时代。 4.作者说,中国人向来就没有争到过“人”的价格,至多是奴隶,到现在还如此……你是如何理解“人”的价格的? “人”的价格:即“人”的价值,“人”之所以称为“人”的本质,有“人” 的尊严,“人”的权利,能独立自主地决定自己的命运。 5、文章论述了这样一个深刻而重大的问题,是通过一件什么事引出来的?这两者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通过一件日常生活小事(钞票打折换银元吃了亏反而非常高兴)引出来的。 “钞票打折换银元吃了亏反而非常高兴”与“人变成了奴隶贱了身反而万分喜欢”有其内在的相似处:自身受到了损害不痛苦反而快乐。 这种心理,看似反常,实则合理。人们为避免最大的灾祸,宁愿选择较为次之的损害,从而获得一种超越期望的满足。 本文的写法: 通过典故、趣闻、寓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