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温州市苍南县龙港镇七年级科学上册 3.6 地球表面的板块 (新版)浙教版.pptVIP

浙江温州市苍南县龙港镇七年级科学上册 3.6 地球表面的板块 (新版)浙教版.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魏格纳的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板块构造理论 二、六大板块: 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 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南极洲板块 三、地壳变动的最主要原因: 板块的碰撞和张裂 (1)板块的运动发生在岩石圈和软流层的界面上 (2)板块运动形成: 碰撞——山脉(如喜马拉雅山) 张裂——裂谷(如东非大裂谷) ——海洋(如大西洋) 四、地球上的火山、地震主要发生在——板块交界的地方 第六节地球表面的板块 * A B D I J F H G E K C 在1910年的一天,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阿尔 弗德·魏格纳正卧病在床,他望着墙上的地 图,忽然眼睛一亮,他发现了什么? 大西洋 南美洲巴西东端的直角突出部分,与非洲西岸呈直角凹进的几内亚湾比较吻合。 找证据 地图上的发现 非洲和南美洲原先是连在一起的,后来才分离了。 一、地形证据: 他发现了一个非常奇怪的事实。南非有一条从东到西走向的山脉可以跟阿根廷境内的一座山对接起来。还发现,大西洋两岸的海岸线相互对应,连两地的岩石和褶皱也相吻合。 两块大陆相隔很远, 却有相似的动物 二、生物证据 魏格纳还发现了一种化石——石羊齿化石 ,它是2.5亿年前的一种蕨类植物,在非洲、南美洲、澳大利亚、印度和南极洲都发现了石羊齿化石,由于石羊齿的“种子”太大,不能随风漂移,另一方面它容易破碎,不可能漂移过海。 三、化石证据 舌草齿化石 同一种岩石 的发现地点 化石 产地 科学依据 一种叫舌羊齿的植物化石在印度、澳大利亚和非洲的岩层中被发现,由于舌羊齿的“种子”太大,不能随风漂移,另一方面它容易破碎,不可能漂移过海。尽管现在大陆之间呈犬牙交错状,但仍能说明它们在以前曾是连成一片的。 思考与讨论 舌羊齿在温而偏凉的气候条件下生长,但是舌羊齿植物化石广泛分布于非洲、南美、印度、澳大利亚、南极洲等大陆中,而这些大陆的气候却不具有这样的气候条件。这能说明什么问题? 说明这些大陆原来可能位于温而偏凉的纬度地区,后来逐渐漂离了原来的位置 四、气候证据 在北冰洋以北的岛上发现了热带植物化石; 在南极洲发现了巨大的煤层; 在南非发现了冰川擦痕。 全球的陆地在2亿年前还是彼此相连的一个整体,后来,由于受到力的作用,才不断分离并漂移到现在的位置。 德国著名的物理学家 —魏格纳 当年的科学家会对魏格纳提出哪些质疑问题呢?魏格纳会表现出什么态度? 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假说”发表后,遭到了当时不少科学家的质疑甚至反对,以至在他逝世后,他的假说几乎被科学家遗忘冷落。 1、大西洋两岸大陆为什么没有完全拼合? 2、其他大洲的岩层是否都有相似的构造? 3、大陆漂移的动力来源? …… 魏格纳表现出一个立志追求真理、不畏艰难险阻和具有严谨科学态度的科学家的气质。继续找寻证据…… 事实上,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假说”是一种具有一定科学依据的、有创新意义的猜想和假设。遭到当时不少科学家的质疑甚至反对是很正常的,因为以前人们一直认为七大洲、四大洋是固定不变的。值得告慰的是,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假说”沉寂了30年后再度兴起,现在已经被大多数人所接受。 然而,在科学探究过程中不同观点的争辩,反而会促使科学家进一步去寻找证据,以验证自己的假说。从而,促进科学的不断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海洋地质的研究开始发达起來。先是用声纳测量海底地形,再是利用采样与钻探技术进一步了解海底世界,使海底构造明朗化。1961年,美国科学家哈利·赫斯(Harry Hess)和海洋地质学家狄士(R.S.Dietz)提出了的海底扩张学说。 当我们拨开海水,海底的地形是怎样的呢? 主要论点: 1、不仅陆地在移动,海底也在不断地更新和扩张。 2、从海底山岭向两侧扩张的速度各地不同,大约每隔二三亿海底就要更新一次。 3、由于海洋底部地壳不断扩张、生长、消亡和更新,使它永远保持年轻,而地球体积并不增大。 海岭(生长边界) 海底扩张说 由于魏格纳并没有对大陆漂移理论的动力来源做出科学的解释,当时科学界不接受他的假说。 1960~1962年,美国地质学家赫斯和迪茨对大洋中脊(海底山脉)的研究发现,远离大洋中脊的洋底岩石年龄越来越老,

文档评论(0)

158****641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