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综合题的分析与教学策略课件.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考综合题的分析与教学策略 ——以 2011 年至 2016 年广东省中考数学试题为例 一、如何看待中考综合题 1、中考综合题是体现中考试题选拔性的重要载体。 在试题中集中在第 23-25 题,题型分别为代数综 合、几何综合、代数几何综合。是中考试题中得分率最低的题目,体现为难度大,耗时长,难教学。在平 时的教学中花费了教师极大的心力,在中考考场上耗费了学生众多的脑力,但往往事倍功半。 2、综合题是对数学核心素养的综合考查。 六大数学素养中,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这三种 素养更多的在综合题中体现,直观想象、数据分析、数学抽象也有体现。 3、综合题的解答是学生综合学力的体现;综合题的训练是教师执教能力的综合体现。 对于学生而言, 需要想得到→做得出→写得对→算得准→完得成。而对于老师来说,则需要能想得通→做得准→析得清→ 讲得透→练得巧。高屋建瓴、深入浅出等词语都是对老师的素质要求。 4、综合题是长期训练的结果。 它不可能通过突击训练来达到效果;不可能通过模式化训练来达到效 果;不可能通过猜题来达到效果。 尽管综合题难做难教,但也它的考查形式与突破口也是有章可循的,下面笔者以近 6 年广东省卷的综 合题为例,谈谈综合题的教学策略。 二、近六年广东省中考综合题分析 (一)代数综合题 (第 23 题) 1、试题共性特点: 近六年的代数综合题都是以函数为背景, 11-13 年考查二次函数, 14-16 年则考查 反比例函数。它们的共同点是都考查函数解析式的求法;而且每年的第二、三两问都具有关联性,只有在 正确解决第二问的基础上才能解答第三问,所以每次的得分也并不算高。 2、试题考查的知识点: 常见考查方法有:求解析式、求交点、求顶点、求最值、求面积、求范围、 比较大小等。 近六年中考了两次求最短距离,包括求直线异侧两点和同侧两点的最短距离; 2016 年则考到 了关于直线 y=x 对称的两点坐标。这给了我们一个启示,就是教学中需要适当拓展。 关于某条斜向直线对称在 2016 年广东茂名中考中也考查到了,它考查的知识点是根据两端点求中点 坐标,若适当拓展,则可引申到互相垂直的两直线 k1·k2=- 1. (二)几何综合题 (第 24 题) 1、试题共性特点: (1)近四年都是考查圆,而且试题都属原创。其中 2013 年中考题在 2016 年被自贡 市原题引用。 2015 年中考试题的研究则发表在《中学数学》杂志 2015 年 8 月下第 34 页。 (2)试题的解答都需要排除干扰。 2014、2015 年的图形都比较复杂, 解答时需要排除图形干扰; 而 2016 年的试题中因为多了 30 度角这个条件,所以解题时需要排除已知条件的干扰,思路简单但书写麻烦。 (3)四年中有三年都需要证明切线。 证切线的过程中证角相等往往是题目突破的关键。 在圆中证角相等 的方法主要有三种:①利用圆周角定理或圆心角定理;②通过全等 (或相似 )证角相等;③通过基本图形证 角相等:双垂直三角形、角平分线 +平行线、对顶三角形、燕尾形、弦切角定理图形等。 2、试题解答思路分析: (1)2013 和 2014 年证明切线的题目都是弦切角定理的基本图形,分别借助圆 周角定理和全等开展进一步的证明。 (2)2015 和 2016 年的试题都是通过全等的方法予以解答。 (3)2016 年试 题包含许多基本图形,现有试题未能充分发掘。 (三)代数几何综合题 (第 25 题) 1、试题共性特点: (1)除 2011 和 2012 年外,其它几年都是以三角形和四边形为背景载体。 (2)从 2011 年至 2016 年每年的最后一题都考查平移,且 12-16 年都考查的是平移过程中形成的三角形的面积。 2、试题解答思路分析: 关键点都是求线段长度。求线段长度常见的有四种方法,分别是: (1)用勾股 定理求线段长度。 例如 2012 年第 21 题。(2)利用相似求线段长度。 例如 2012 年第 22 题;2014 年第 25 题。 (3)利用三角函数求线段长度。 例如 2013、2015、2016 年第 25 题。(4)利用坐标平面两点间距离求线段长度。 例如 2011 年第 22 题。 三、综合题的教学策略 1、抓纲务本,变式拓展 . (1)注意课本中隐含的知识点。 2016 年省卷第 23 题曾考查关于某条直线对称,当年的茂名市中考题也 曾考查这一直线,其中解决的关键知识点是中点坐标特征。这一内容在人教版教材 (以下简称教材 )七下 86 页第 10 题中有体现。 同时八下第 91-92 页一次函数内容中, 所举例的两幅函数图形分别是平行两直线与垂 直两直线,对于“垂直两直线的斜率之积为 -1”这一知识隐晦的体现了出来。 (2)注意课本例题与习题的变式。 教材九上

文档评论(0)

liuxiaoyu9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