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节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发展
一、我国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沿革
1.蒙学读本中的科学启蒙
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史游编纂的《急就篇》中写有:“稻黍秫稷粟麻粳,饼饵麦饭甘豆羹。”帮助儿童认识五谷。
南北朝周兴嗣编写的《千字文》中有关于自然现象的介绍:“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云腾致雨,露结为霜……海咸河淡,鳞潜羽翔。”
宋代学者王应麟的《三字经》中就有介绍数、日、四时、五行、六谷、六畜等基本自然常识的内容。如:“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蚕吐丝,蜂酿蜜……”
宋代方逢辰的《名物蒙求》专门介绍自然和自然界各种名物知识,包括天文、地理、鸟兽、花木、日用品、耕种操作等等,注重介绍常见常用的各种现象和事物。如:“高平为原,窈深为谷;山脊日冈,山足日麓。……小路为径,通道为衢;闹则市井,静则郊墟。……云维何兴,以水之升;雨维何降,以云之蒸。”
明清流传的杂言书《百花门》中写道:“花卉枝叶,根蒂苞葩;果实子核,普蕊茎芽;牡丹芍药,木樨桂花;海棠石榴,水仙梅花。”
清末,张士瀛的《地球韵言》中有:“大地椭圆,旋转如球;东半西半,分五大洲……摄引全球,专赖引力;绕日而行,八星居一。”
由上所述可看出古代的儿童科学教育主要局限于解释常见的科学现象、农作物知识等,而且主要通过蒙学读本结合识字教育进行。
2.近代的儿童科学教育的萌芽
我国的儿童科学教育通过专门设置的自然课程而进行是在清代同治年间。当时设置了“格致”一科的设置,是我国设置自然科学教育课程的开端。
1903年(清光绪二十九年)公布了“癸卯学制”(也称《奏定学堂章程》),其中规定了初小和高小都有“格致”一科。“格致”的内容包括动植物、矿物、理、化、卫生等。这是我国小学 设置自然科学课程的开始。
1903年,我国建立了第一所蒙养院,在《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内,虽没有设立专门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但在“手技”这一条目中写有“……蒙养院附近之庭院内,播草木花卉之种于地,灌溉以水与肥料,使观察其自然发生以至开花、结实等各种形象。诸如此类,要在引导学前儿童手眼,使之习用于之处,为心之意兴开发之资”。
1924年,我国幼教专家陈鹤琴先生在《现今幼稚教育之弊病》中写到: “孩子与环境的接触太少,在游戏室的时间太多”。并指出:“我们的主张,幼稚园之课程可以用自然、社会为中。”据此,他的暂行课程中设有儿歌、社会和自然、工作、静息、餐点。从此,“自然”就作为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课程出现在我国学前儿童教育体系中。
幼儿教育开始受到一定的重视。
我国幼儿园教育之父
1932年10月,当时的国家教育部公布《幼稚园课程标准》,正式规定有关科学教育课程——社会和自然课程,并明确下列教育目标和内容。
(1)目标
引导对于自然环境和人民活动的观察和欣赏。
增进利用自然、满足生活、组织团体等最初的经验。
引导对于“人和社会自然的关系”的认识。
养成爱护自然物和卫生、乐群的好习惯。
(2)内容
身体各部的认识和简易卫生规律的实践。
习见鸟、兽、鱼、虫、花草、树木和日、月、雨、雪、晴、风、云等自然现象的认识和研究。
月、日、星期和阴、晴、雨、雪等逐日气象的填记。
附近或本园的动植物的观察采集,并饲养或培植。
关于衣食住行等生活需要,卫生方法,以及家庭、邻里、商铺、邮局、救火组织、公园、交通机关等社会组织的观察研究。
1935年有雷振清副教授编写的《幼稚园的自然》一书出版。这是我国第一本供教师用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理论书籍。它全面地阐述了向学前儿童介绍自然的目的、教材内容、教学原则、方法和设备。
1936年,当时的教育部公布新修订的课程标准,将“社会和自然”课程更名为常识。
1937年,《幼稚园常识160课》出版发行。这本书是根据当时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幼稚园课程标准》编辑的,是一本专供幼稚园参考的常识教材教法书籍。
3.现当代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直到20世纪60年初,我国的学前教育主要是学习苏联的做法。
1952年制定了《幼儿园暂行规程》(草案),在“教养活动”项目中有“认识自然环境”一项,并有相应的大纲和教学任务。
解放初直至文革前,我国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