袋栽灰树花2季出菇栽培技术.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袋栽灰树花2季出菇栽培技术   摘要总结袋栽灰树花2季出菇栽培技术,包括栽培场所选择与菇棚搭建、栽培季节安排、培养料配备、菌棒制作与管理、第1季挖穴出菇管理、菌棒保存管理、第2季出菇场地准备、菌棒排置及覆土、第2季出菇田间管理、采收与加工等方面内容,以供参考。   关键词灰树花;2季出菇;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646.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12)24-0119-02   灰树花又名舞茸、栗子蘑、莲花菌等,是一种极具开发应用前景的珍贵食、药兼用菌。其鲜品脆嫩可口,干品香味浓郁,可以烹制成各种佳肴;灰树花营养丰富,并含有β-葡聚糖等多种活性物质,具有提高人体免疫力,预防和治疗肝脏系统疾病、糖尿病等多种疾病,以及抗肿瘤和抗艾滋病作用[1-2]。生物化疗抗癌药品“麦特消”即由灰树花提取物所制成。   灰树花属恒温型中温性木腐菌,生产周期3个月左右,我国除海南省外的广大区域都可栽培;其栽培原料来源广泛,只要创造适宜其生长的温度、湿度、光照等条件,就能栽培出优质灰树花[3]。   灰树花的人工栽培技术历经包式栽培到菌棒式栽培、1次接种1季出菇栽培到1次接种2季出菇栽培的重大技术创新,袋栽灰树花2季出菇栽培技术创立于2000年,随着生产中新问题的出现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该项技术也得到不断改进和完善。现就最新袋栽灰树花2季出菇栽培技术进行总结,以供参考。   1栽培场所选择与菇棚搭建   培菌场所要求清洁、避光、通风、便于调温调湿,可利用空闲房屋培菌,也可以在遮荫度高的菇棚内培菌,就地培菌就地出菇。   出菇场地要求具有良好的保湿条件,清洁,有散射光,通风良好,最好在田地里搭建出菇棚。   菇棚为2层结构,外层为遮荫层,内层为塑料大棚。外层高2.5~3.0 m,长和宽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内层顶高2.0~2.5 m、宽5~6 m、长15~20 m。   2合理安排栽培季节   春、秋2季都可安排生产灰树花,春季接种,则可实现春、秋2季出菇;秋季接种,则可实现当年秋季及次年秋季2季出菇。   以当地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8~20 ℃为准,往前推2个月即为适宜接种时间。在庆元县海拔500 m以下地区春季接种期定在1月20日至2月25日,4—5月出菇;秋季接种期定在7月,10—11月出菇。第2季菌棒覆土时间定在6月15日至7月15日,10月出菇。   3培养料配备   高产灰树花培养基由杂木屑、棉籽壳等6种原料混配组成,具体配方:杂木屑34%、棉籽壳34%、麦麸10%、玉米粉10%、山表土10%、蔗糖1%、石膏1%,料水比为1∶1.1~1.2(含水量60%左右),pH值自然[4]。各地可以根据当地的原料资源情况调整培养料配方和备料。   4菌棒制作与管理   与其他食用菌一样,灰树花的菌棒制作与管理工艺流程为:配拌料→装袋→灭菌→冷却→接种→培菌管理。各环节需注意的地方有:①配拌料时,山表土要打碎过筛、棉籽壳提前1 d浸水堆闷预湿。②灭菌时间要适当延长,常压灭菌在料温97~100 ℃下保持16 h以上,待料温下降至70 ℃以下时趁热搬到冷却室垒堆冷却。③待料温降至30 ℃以下方可接种,注意无菌操作,每棒接种2~3穴。④套袋封口:接种后的菌棒迅速用薄膜袋套住,简称套袋封口,然后堆放在培菌室培养,接种口朝侧,堆高10层以下。⑤培菌环境调控管理:灰树花菌丝生长无需光照,强光易产生有害的黄水,促使气生菌丝革质化,所以培养室的门和窗户应挂黑帘,创造弱散射光环境。菌丝生长最适温度20~26 ℃,早春气温低,应人工加温至23~24 ℃,促使菌丝生长发育;当室温超过26 ℃时则应加强通风降温。培菌阶段对环境湿度要求不严格,一般以65%以下偏低湿度为好。菌丝生长需要充足的氧气,接种口发菌圈直径达4~5 cm时脱去套袋,培菌室每天进行通风换气1~2次,每次20~30 min。⑥翻堆:结合脱袋进行翻堆,促进菌棒之间发菌均匀,同时剔除受杂菌污染的菌棒。   在较适宜条件下,接种后经35~45 d的培菌管理,菌丝即可长满全袋,形成菌棒。   5第1季挖穴出菇管理   菌丝长满全袋后,当环境温度已处于适宜灰树花子实体生育的18~20 ℃时,即可进入第1季出菇管理。   5.1开挖出菇穴   在菌棒上凿开出菇洞穴,用刀片或皮带冲等锐器割破塑料袋,深入菌棒0.3~0.5 cm,直径1.2~1.6 cm,并刮去洞穴内的菌皮和培养料,每棒开穴1~2个。   5.2原基分化期管理(催蕾)   将挖穴后菌棒按“△”或“井”字形集中堆放催蕾,洞穴朝向侧面空隙处,堆高10层以下,调恒温在18~20 ℃,湿度在70%~80%,但此时不能直接往菌棒上喷水;每天通风1~2次,避光培菌,促使洞穴内菌丝恢复生长。经3~4 d孔穴内菌丝完全复白后,结合

文档评论(0)

gmomo-l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