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基础知识【古建专家精心整理】(九)(完)精编版.pptVIP

古建基础知识【古建专家精心整理】(九)(完)精编版.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板壁 (2)、博古架:博古架又称多宝格,是一种兼有装修和家具双重功用的室内木装修,花格优美,组合得体,多用于进深方向柱间,用以分隔室内空间。博古架通常分为上下两段,上段为博古架,下段为柜橱,里面可储存书籍器皿。相隔开的两个房间需联通时,还可在博古架的中部或一侧开门,供人通行。博古架不宜太高,一般以3m以内为宜(或同碧纱橱隔扇高)。顶部装朝天栏杆一类装饰。如上部仍有空间,或空透,或加安壁板,上面题字绘画(图2-5-39)。 图2-5-39 博古架 16、天花 天花是用于室内顶部的装修,有保暖、防尘、限制室内空间高度以及装饰等作用。 天花有许多别称,如承尘、仰尘、平棋、平綦(大方格)、平暗(小方格)等,宋代按构造做法将天花分为平棋和平暗两种,明、清则分为井口天花、海墁天花两类。井口天花江南地区俗称为棋盘格顶。 (1)、井口天花 是用枋木条作成相互垂直交叉的方格网,每个方格网称为一个井口,每个井口装天花板一块。(图2-5-40)。( P55 8-217~8-219 ) 这是明清古建筑中天花的最高形制,由支条、天花板、帽儿梁等构件组成。天花支条是断面1.2~1.5斗口的枋木条,纵横相交,形成井字形方格,作为天花的骨架。其中,附贴在天花枋或天花梁上的支条称为贴梁,天花支条上面裁口,每井天花装天花板一块。天花板由厚一寸左右的木板拼成,每块板背面穿带二道,正面刮刨光平。上面绘制团龙、翔风、团鹤及花卉等图案。有些考究的天花板上做精美的雕刻,如故宫乐寿堂、宁寿宫花园古华轩等天花上均雕刻有花草图案。 2-5-40 井口天花 天花支条分为通支条、连二支条和单支条三种,一般沿建筑物的面宽方向施用通支条,每两井天花施通支条一根;连二支条沿进深方向,垂直于通支条施用,在连二支条之间卡单支条。每根通支条上施用帽儿梁一根,帽儿梁是天花的骨干构件,相当于新建筑顶棚中的大龙骨,梁两端头搭置于天花梁上,用铁质大吊杆,将帽儿梁吊在檩木上,帽儿梁与通支条之间用铁钉钉牢。 (2)、海墁天花:海墁天花是用于一般建筑的天花,主要由木顶隔、吊挂等构件组成。 木顶隔是海墁天花的主要构造部分,由边框、抹头及棂子构成,形状与豆腐块棂条窗相似。木顶格四周有贴梁,贴梁钉附在梁和垫板的侧面。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规定,每扇木顶隔用木吊挂4根,吊挂的宽、厚与边档相同。木顶隔下面糊纸,称为海墁天花(图2-5-41)。 一般住宅的海墁天花,表面糊麻布和白纸或暗花壁纸。宫殿建筑中,有的海墁天花上面绘制精美的彩画。如故宫倦勤斋室内海墁天花满绘竹架藤萝。海墁天花还可以绘制出井口式天花的图案,在天花上绘出井字方格,格内绘龙风或其他图案。故宫慈宁宫花园临溪亭的海墁天花绘制的是井口牡丹团花图案。 图2-5-41 海墁天花 17、藻井 藻井是室内天花的重点装饰部位,多见于宫殿、坛庙、寺庙建筑当中,是安置在庄严雄伟的帝王宝座上方或神圣肃穆的佛堂佛像顶部天花中央的一种“穹然高起,如伞如盖”的特殊装饰。在南方古建筑中,戏台也多采用藻井天花。 藻井在汉代就已有之,《风俗通》记载说:“今殿做天井。井者,束井之像也;藻,水甲之物,皆取以压火灾也。”可见最初的藻井,除装饰外,还有避火之意。藻井一词,在历代文献记载中还有龙井、绮井、方井、圜井等许多叫法。 宋、辽、金时期的藻井,较普遍地采取斗八形式,即由八个面相交,向上隆起形成穹隆式顶。河北蓟(jì)县独乐寺观音阁藻井和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应县木塔)第五层藻井,是现有最早的斗八藻井。宋《营造法式》卷八“小木作”项内介绍了斗八藻井与小斗八藻井两种。斗八藻井的具体做法是;“造斗八藻并之制,共高五尺三寸,其下曰方井,方八尺,高一尺六寸,其中曰八角井,径六尺四寸,高二尺二寸;其上曰斗八,径四尺二寸,高一尺五寸。于顶心之下施垂莲,或雕华云卷,皆内安明镜”。 斗八藻井 明清时期的藻井,较宋辽时更为华丽,这个时期藻并的造型大体是由上、中、下三层组成,最下层为方井,中层为八角井,上部为圆井,方井是藻井的最外层部分,四周通常安置斗栱,方井之上,通过施用抹角枋,正、斜套方,使井口由方形变为八角形,这是方井向圆形井过渡的部分,正、斜枋子在八角外围形成许多八角形或菱形,称为“角蝉”, 角蝉周围施装饰斗栱,平面做凤一类雕饰。在八角井内侧角枋上贴雕有云龙图案的随瓣枋,将八角井归圆,形成圆井,圆井之上再置周圈装饰斗栱或云龙雕饰图案。圆井的最上为盖板,又称明镜,盖板之下,雕(或塑)造蟠龙,龙头倒悬,口衔宝珠。这种特殊的室内顶棚装修,烘托和象征封建帝王(或神灵佛祖)天宇般的崇高伟大,有着非常强烈的装饰效果。 明清藻井的构造,主要由一层层纵横井口趴梁和抹角梁按四方变八方、八方变圆的外形要求叠落起来,构造并不十分复杂。如第一层方井,一般在面宽方向施用长趴梁,使之两端

文档评论(0)

ahuihuang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