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 * 史无前例的生物大灭绝 古—中生代之交时,生物界遭受了一次巨大灾变,57%的科,90%的种突然绝灭,从而彻底改变了古生代以前的生命进程,也深刻影响了中生代以来的生物格局.与这种生物界的巨变相对应,地球的物理系统也同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两个世界同时或先后出现异常与突变,留下了许多难解的科学之谜. 长兴剖面162属333种海生生物的生存年代 化 演 与 灭 绝 的 石 形 牙 末 纪 叠 二 三叠纪--二叠纪界线 生命凋零的真实原因是如此扑朔迷离又发人深思,以至于科学家把这次绝灭称作: 十二人陪审团制造的 “东方列车谋杀案” 泛大陆聚散 1. 自然界中的自发过程一般都应该使物质趋于均匀分布,在经历了几十亿年的演化之后,起源各异的大陆板块也应分散、与大洋板块交错且大致呈均匀的空间分布才符合这一规律.但会聚为什么使陆洋各自集中且互相对峙,使地表岩石圈的物质分布更加不均? 古—中生代之交时,全球大陆板块奇特地会聚到一起,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泛大陆Pangea和两个断续相连的大洋Tethys和Panthalassa.谓之“奇特”,是基于如下理由: 泛大陆聚散 2. 冈瓦纳大陆和北方大陆究竟是怎样会聚到一起的?合理的解释涉及冈瓦纳大陆跨过赤道,由南向北漂移的机制;两个古大陆的相聚沿南北向进行,与地球自转方向垂直.是否当时的板块驱动机制与现代不同? 3. 陆壳和洋壳分别集中还产生了两个相关的问题.一是这一事件对于地球其它圈层的物质分布和演化到底有什么影响?二是其对当时的古全球变化和生物大绝灭究竟起什么作用? 4. 在古-中生代之交的这次生物大灾难中,另一个令人困惑之处是陆地与海洋生物之间反常的不对等绝灭.谓予反常,是指在海洋生物几乎全部遭受灭顶之灾时,一些地区的陆生生物却经历了一次若有若无的绝灭过程.这又是为什么? 生境剥夺? 避难所? 泛大陆聚散向热力学,板块构造和生态学三个领域的基本常识提出了挑战 十多种重要的地内和地外异常事件与绝灭同时或接踵发生,其中谁应为绝灭承担主要的责任? 生命的未解之谜 绝灭的过程究竟是突然性或渐进性的,是陷入争议的又一个问题. 在地史时期的6次大绝灭中,古—中生代之交的大绝灭规模最大,可能的诱发性因素最多.最为奇特的是:一方面,至今我们不知“元凶”是谁;另一方面,却可以肯定它绝非一次偶然发生的“飞来横祸”,而是地球演化到一定阶段后,或早或迟、但终究要出现的一个必然性结果.故从逻辑上讲,要揭开谜底,需要澄清下列问题: 异常事件群集 异常事件群集 为什么恰巧会在古-中生代之交出现这样一系列如同雪崩般的高频事件群集? 这些事件之间是各自独立,还是相互激励、相互制约?是由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还是一根导火索引起了全面的爆发? 这种事件群集的现象是地球演化进程中偶一为之的即兴插曲,还是一种必然的周期性节律? 更为重要的是,在这种突发事件群集之前,有没有确定的前兆,可以据之进行预测和分析? 绝灭的过程究竟是突然性或渐进性的,是陷入争议的又一个问题. Schopf认为:泛大陆会聚阶段,构造作用的持续强化导致了两种生境变化效应: ①使海水流向深水洋盆,引发构造大海退; ②由于板块对接,使边缘海的数量和面积大为减少(全球浅海区陆棚数量由早二叠世的43%锐减至晚二叠世时的13), 从而造成强烈的浅海生境剥夺效应。 渐变论:Schopf的浅海萎缩说 突变论:金玉干等提出的撞击-火山说 突变论要面对的问题是如何解释: 在同一生境内,处于同一条件下的不同物种,如果所遭受的打击是同样有效的,为什么会有生有灭? 如果是撞击造成绝灭,那么撞击的部位应该在陆上还是在海洋中? 如何解释这次大绝灭至少有两个峰值期的现象? 综合的观点:Hallam与Ervin的多成因说 “十二人陪审团制造的东方列车谋杀案” 问题在哪里 长期研究之后仍留下了众多谜团,其中固然有问题本身的困难和资料不足的原因,也有研究方法和科学观念的影响.应该说,古-中生代之交的事件既不是一次单纯的生命事件,也绝非一次简单的地史转折.它所包含的问题使其性质超越了单一的学科范畴,而成为一个涵盖多学科的复杂性课题. 因此,有必要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调整视角,采取各个击破,逐步推进的对策,针对问题的科学内涵与特征,寻找新的切入点,并给以锐利一击. 从这一角度看,圈层耦合与生物响应之间有什么关系,环境变迁如何在这两者之间架设桥梁,也许有必要加以关注。 为什么会在P-T之交出现地史转折点导致地史转折的原因是什么此原因是否也就是导致大绝灭的原因大绝灭时的生物响应有何特征还会不会有类似的大绝灭事件发生 一次因意外撞击而提前发生的必然性生态危机! 大绝灭扳机何在 内核偏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3人教版选修五第三章第三节《羧酸 酯》.ppt
- 2013人教版选修五第三章第一节《烃的含氧衍生物》.ppt
- 2013人教版选修五第四章第二节《糖类》.ppt
- 2013人教版选修五第四章第一节《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ppt
- 2013人教版选修五第五章第二节《应用广泛的高分子材料》.ppt
- 2013人教版选修五第五章第三节《功能高分子材料》.ppt
- 2013人教版选修五第一章第二节《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ppt
- 2013人教版选修五第一章第四节《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ppt
- 2013人教版选修五第一章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ppt
- 2013人教版选修一课题1《DNA的粗提取与鉴定》.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