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血片的制作与染色 显微镜的使用与维护 3. 玻片未加油时观察标本应按:低倍→高倍→油镜程序。如在加油区内重找目标应按照:低倍→油镜程序,不要经高倍镜,以免油沾污镜头。 注意保护镜头,切不可压碎标本被片,损坏镜头。 6. 油镜使用完毕,需用擦镜纸沾取少量二甲苯将油擦去,并将残留的二甲苯擦。 7.使显微镜的各部件恢复回原位,下降镜筒,使物镜呈“八”字形置于载物台上; 8 显微镜应存放在干燥阴凉的地方,不要放在强烈的日光下暴晒,注意防潮生霉; * * * * * * * * * * * * * * * * * (3)厚血膜厚度以一个油镜视野内可见5-10个白细胞为宜。 (4)制成的血片在未干前不能倾斜放置,待其自然干燥,不要加热,加热会使原虫变形,影响镜检结果. 血片制作注意事项 (1)染料溶剂的质量 (2)染液的新旧 (3)染液稀释后使用时间 原液必须临用时稀释,随配随用。 (4)染液的稀释浓度 (5)染色时间 (6) 染色稀释用水:Ph7.0-7.2 染色质量影响因素 (7)血膜在制备后应尽量能在当天染色,一般夏天不超过48小时,冬天也不能超过72小时。 新制血片染色时厚血膜无需溶血 放置多时的血片,在染色之前先用清水滴加在厚血膜上进行溶血. 疟原虫密度计算 疟原虫密度计算 计算疟原虫密度的三种方法: ● 白细胞原虫密度计数法 (厚血膜 WHO) ● 半定量计数法 (厚血膜) ● 红细胞感染密度计算法(薄血膜) 白细胞原虫密度计数法 镜检厚血膜,按视野顺序,记录200个白细胞中的疟原虫数,如果原虫密度较低,可增加白细胞,计数500-1000 个。 密度单位:原虫数/μl 计算公式:疟原虫数 ÷ 计数的白细胞数 × 患者每微升血白细胞数 = 疟原虫数/μl血。 如果不知患者的白细胞数,则每微升血以8000个白细胞计数(国际标准) 。 疟原虫密度计算 厚血膜的疟原虫计数 从血膜的左上角开始,横向。 计数1个视野后,每次间隔5个视野,再计数。 厚血膜 疟原虫密度计算 1.学习镜检疟原虫之前,必须熟悉显微镜的基本构造,使用方法和维修与保养。防止油镜进灰、进油和发霉。 2.疟原虫的厚薄血片都必须在油镜下观察,显微镜用光要充足。包括反光镜、光圈、聚光器要达到油镜使用的最佳限度。 显微镜检查注意事项 显微镜检查注意事项 4.视野模糊不清 显微镜问题: 镜头镜油用量、沾污灰尘或含有气泡; 油镜头破损、进油或有霉斑、灰尘; 显微镜用光调整不足。 血片问题: 载玻片不洁、毛玻璃样或有霉斑; 血片染色过度或血膜过厚。 显微镜检查注意事项 显微镜检查注意事项 5. 应先学会看薄血膜,掌握薄血膜上各期的形态特征后,再学看厚血膜。 对熟练的镜检员一般以镜检厚血膜为主,以提高阳性检出率,薄血膜可作虫种鉴定及形态识别之用。 谢 谢 * * * * * * * * * * * * * * * * * * * 江苏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 顾亚萍 疟原虫镜检技术 疟原虫的基本形态特征 血片制作与染色 疟原虫计数 显微镜的维护与保养 疟疾是由蚊子传播的寄生虫病,它的病原体是疟原虫。 寄生于人体的疟原虫有4 种 疟原虫基本结构 疟原虫基本构造为核、细胞质(胞浆)和疟色素。 原虫经姬氏Giemsa或瑞氏Wright染色: 核呈红色,胞质呈兰色,疟色素为本色 胞浆 疟色素 核 1.核 呈鲜红色,呈圆形或椭圆形。核的结构致密,只有在个别发育阶段较为疏松,例如间日疟原虫雄配子体的核。 疟原虫基本结构 2.细胞浆 蓝色或深蓝色,随着虫体发育长大,细胞浆逐渐增多。 疟原虫基本结构 胞浆 疟原虫基本结构 不着色,颜色和颗粒的形状,因疟原虫种类而异,疟色素在虫体内散在分布或聚集成团块。 间日疟原虫--呈短棒状,黄褐色; 恶性疟原虫--呈细砂状,黑褐色; 三日疟原虫--呈砂粒状,深褐色; 卵形疟原虫--与间日疟原虫相似。 3.疟色素 滋养体期: 早期、晚期滋养体 裂殖体期: 未成熟、成熟裂殖体 配子体期: 雌、雄配子体 疟原虫在RBC内各期形态各不相同 疟原虫在红细胞内按照生长发育繁殖的阶段不同 疟原虫基本结构 红细胞不涨大 1个RBC内2个以上原虫常见,环状体内可有2个核 环状体可贴在红细胞边缘 血片中除R、G外没有其他发育期 配子体呈新月形或腊肠形 成熟裂殖体约含16-32个裂殖子,排列不规则 可出现茂氏点 恶性疟(P.falciparum) 鉴定要点 红细胞通常涨大 薛氏点明显 环状体较粗大 滋养体胞浆有阿米巴样伪足 血片中可见各期的原虫形态 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