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国际贸易基本理论--战后贸易理论-公开课件.pptVIP

第3章国际贸易基本理论--战后贸易理论-公开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里昂惕夫之谜(Leontief Paradox): 2、产生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贸易迅猛发展,贸易结构和地区分布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国际贸易学说,俄林的生产要素自然禀赋学说和哈伯勒的机会成本说等无法解释国际贸易中出现的一些新现象,结果引起了经济学家们对已有学说的怀疑。“里昂惕夫之谜”就是针对俄林的生产要素自然禀赋学说而提出的一种质疑。 3、理论内容 美国经济学家里昂惕夫1953年用投入—产出模型 对美国40年代和50年代的对外贸易情况进行分析,考 察了美国出口产品的资本—劳动比和美国进口替代产 品中的资本—劳动比,发现美国参加国际分工是建立 在劳动密集型专业分工基础之 上的(即出口产品中的 资本—劳动比低于进口替代产品的)。这一结果恰与 俄林的要素赋予论相悖,引起了经济学界和国际贸易 界的巨大争议。 美国出口商品和进口替代商品对国内资本和劳动力的需要量 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 1、劳动效率差异说 里昂惕夫认为美国工人的劳动效率比其他国家工人高,大约是其他国家工 人的三倍。在劳动以效率单位衡量条件下,美国就成为劳动要素相对丰 富、资本相对稀缺的国家。 2、要素密集度逆转说 指生产的某种产品,在劳动力相对丰富的国家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在资本密集型国家属于资本密集型产品。 同样一种产品属于资本密集型还是劳动密集型,没有绝对的标准。 3、关税及贸易壁垒说 由于美国为了保护本国劳动密集型产品,所以高关税导致此类产品进口的减少。 4、自然资源要素说 美国进口产品中的初级产品和出口中的农产品严格意义是自然资源密集型产品。 5、人力资本差异说 认为里昂剔夫没有考虑人力资本。 国际贸易新要素理论 人力资本理论:它认为人力资本是劳动力与资本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新的生产要素。人们通过对劳动力进行投资,可以提高其素质,从而影响一国参与国际分工的比较优势。 研究与开发(RD)理论:它认为研究与开发也是一种生产要素。一个国家在研究与开发中投入的资金越多,其生产产品的知识和技术密集度就越高。 信息要素理论:它认为信息是可以创造价值并能进行交换的无形资源,是现代生产要素的组成部分,占有信息便会产生贸易; 信息本身同时又是可以交换的商品,且是一种无限的资源,占据信息意味着比较优势的改变,可以促进一国贸易格局的变化。 日本企业: 情报—秘密武器 中国企业:情报收集不力;情报保护更不力 技术差距理论 由美国经济学家波斯纳1961年在《国际贸易和技术变化》一文中首次提出。 技术差距理论是以科学发明、技术创新的推广过程来解释国际贸易的发生和发展。 技术差距的存在最终使得少数国家在技术进化过程在整体上领先而成为全球的创新中心。 这些创新中心的存在使得各国公司通过国际生产而吸收互补技术成为可能 这种可能在缩小国际间技术差距的同时 又造就了新的国际间技术差距 从而推动着技术进步和国际贸易的发展. 技术差距理论的主要内容 技术差距的概念 产生于发达国家的新技术要经过一段时间才向其他国 家传播,就产生了技术差距。 两种形式:一是技术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此时, 技术差距表现为比较优势的差距) 另一种是技术进步创造出了新产品。(此时,技术差 距表现为创新国在一段时间内垄断出口,这个时间段称为 “模仿差距”。) “模仿差距”由“反应差距”(从创新国生产到模仿国开始模仿生产所需 要的时间)和“掌握差距”(从开始生产到达到创新国同一水平所需的 时间)组成。 需求差距:一种新产品从出现到被外国消费者接受的这段时间的间隔 主要观点 先进国家利用对新产品的技术控制,保持领先地 位,在国际贸易中获得比较利益。 随着新技术向国外转移,其他国家开始模仿生产 并不断加以扩大,创新国的比较优势逐步丧失,出口 下降,以至最终退出出口。 技术差距存在的原因 关税及运输费用;进口国的收入水平;市场规模等 技术差距贸易模式 代表人物 胡弗鲍尔依据技术差距理论,提出技术差距贸易 模式。(见图2-3) T0~ T1为需求滞后阶段,B国对A国的新产品没有需求。 从T1开始,B国开始模仿A国的消费对新产品有了需求,并随着时间的推移,A国的出口量、B国的进口量不断扩大。 由于新技术通过各国途径扩散到B国,达到T2 ,B国掌握新技术开始模仿生产新产品,反应差距阶段结束,掌握差距阶段开始。此时,A国的出口达到最大。 过了T2,B国生产规模扩大,A国出口量下降 到达 T3,B国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新产品成本下降,开始出口。至此,技术差距消失,掌握差距和模仿差距阶段结束。可见,A、B两国贸易发生于T1~ T3, 产品生命周期说:(图 2-4 , 2-5 ) 美国学者弗农和威尔

文档评论(0)

小红帽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