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章 孔子哲学思想 主要内容 孔子的社会政治立场 孔子的“天命观” 孔子的“仁学”思想 孔子的认知理论 孔子及儒家的“孝道” 孔子及儒家的“中庸之道” 孔子的理想人格与精神境界 孔子的贡献与历史地位 一、孔子生平简介 孔子 (公元前551—前479年), 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陬邑(山东曲阜东南)人。 儒家学派的创始者,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奠基者之一,是具有深远影响的世界文化名人。 (一)孔子名称的由来 “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先宋人也,曰孔防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祷于尼丘得孔子。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字仲尼,姓孔氏。” 《孔子世家》 孔子出生的具体月日,《史记》上没有明确记载,按照《春秋谷梁传》所载是“十月庚子”,换算为现在通行的公历为公元前551年9月28日。 (二)孔子人生际遇——三落三起 一落:人生无望,悲惨的童年,屈辱的青年。 一起:发愤自学,创办私学,扩大影响,终官费留学,实现人生第一次辉煌。 二落:鲁昭公倒台,失去靠山,又陷入了人生的低谷。 二起:51岁时来运转,一年之内,连升三级,成为人生最辉煌时期。 三落:“堕三都”失败,被迫流亡,周游列国,开始了人生最低谷时期。 三起:安享晚年,整理古代典籍,终成大器。 二、孔子的社会政治立场 (一)以周礼为理想目标 (二)坚持礼治,反对法治 (三)坚定地维护等级秩序 (四)正名 (五)对礼的损益 (一)以周礼为理想目标 “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论语·为政》 “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 “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八佾》 (二)坚持礼治,反对法治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为政》。 “晋其亡乎,失其度矣。夫晋国将守唐叔之所守法度,以经纬其民,卿大夫以序守之,民是以能尊其贵,是以能守其业,贵贱不愆(qiān),所谓度也……今弃是度也,而为刑鼎;民在鼎矣,何以尊贵?……贵贱无序,何以为国?” (三)坚定地维护等级秩序 “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论语·季氏》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论语·颜渊》 (四)正名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其手足。’” 《论语·子路》 (五)对礼的损益 “人而不仁,其如礼何”?“礼之用,和为贵”;他重视礼的实质,而不是它的形式:“礼哉礼哉,玉帛云乎哉” 《论语·阳货》。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周备)也,宁戚。” 《论语·八佾》 Have A Break! 三、孔子的天命观 天是商朝时期自然界和人世间的最高权威,商天子便代表着天在人世间的职权。 文武革命,人们发现天命原来是不可靠的,可以改变的,社会不能光靠天、命来维持。周公提出“以德配天”,直接导致了对天命的怀疑。 孔子时代,天命观的统治地位已经发生了动摇。天命的绝对权威发生动摇,这样才有可能对天进行客观的观察与思考。 昭公十八年郑国裨灶根据天象预言郑国将要大火,子产批评说:“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何以知之?灶焉知天道,是亦多言矣。” 伯阳父用阳阴之气解释地震:“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于是有地震。” 孔子承认天命的存在及其作用 “唯天为大,唯尧则之”。 “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之言”。 “商闻之,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五十而知天命”。 “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将废也与,命也,公伯尞其如命何?” 天能够赏善罚恶 “天生德于予,桓魋(zhuī)其如予何?” “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 “子见南子,子路不悦。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并不完全受天命观的制约,而是有所修正 有时把天视为自然之天。“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论语·阳货》 有时对虚无缥缈的神灵持怀疑的态度。“赐不受命,亿则屡中。”“子不语怪力乱神。”“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子罕言利,与命与神。” 重人事轻鬼神 “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雍也》 “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