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课件(张)(人教版必修)-公开课件.ppt

《赤壁赋》课件(张)(人教版必修)-公开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段:说理明事 处理方法:译文法 翻译下列句子: 1.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译文: 若是从它们变化的一面看,那么天地 间的一切事物,甚至不到一眨眼的工夫就 发生了变化;若从不变的一面看,万物同 我们一样是永存的,又何必羡慕它们呢? 2.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 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译文: 再说,天地之间,万物各有主人, 如果不是为我所有,即使是一丝一毫 也不要求取。 第五段:理释转喜 注意:杯盘狼籍 相与枕藉乎舟中 巩固拓展练习 1.对不同颜色的词意判断正确的是 (1)徘徊于斗牛之间 (2)相与枕藉乎舟中 (3)扣弦而歌之 (4)依歌而和之 A.1与2相同,3与4不同 B.1与2不同,3与4相同 C.1与2相同,3与4也相同 D.1与2不同,3与4也不同 ( A ) 2.对下列句子的句式判断正确的是 (1)何为其然也 (2)而今安在哉 (3)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4)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A.1与2相同,3与4不同 B.1与2相同,3与4也相同 C.1与2相同,3与4相同 D.1与2 不同,3与4 也不同 (A) 3.下列句子不是对偶句的是: A.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B.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C.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D.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D) 4. 下列句子没有活用的是: A.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B.顺流而东也 C.侣鱼虾而友麋鹿 D.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D) 4. 下列句子没有活用的是: A.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B.顺流而东也 C.侣鱼虾而友麋鹿 D.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D) 思考题: 以第三段为例,看景情理是如结合的。 提示: 通过“客曰”,写眼前“江水”“明月”是景; 由此想到曹操、周瑜的“而今安在哉”, 揭示人生短促之“悲”,是议论;怀古见 己之渺小,自然生出“哀吾生之须臾,羡 长江之无穷”的感慨,是抒情。由此,景 情理很好的融合在一起。 小结 总之,从文体上讲,本文是“赋”,不是纯粹 散文,也不是诗,更不等于今天的散文诗。它是 用较自由的句式来构成的带有韵脚的散文,却又 有浓厚的诗意,是古典散文从骈文的桎梏中冲杀 出来取得胜利后的一个新成果。从思想内容看, 作者希望一个人不要无病呻吟,追求那不可能实 现的幻想世界,而应适应现实,有一定积极意义。 从艺术方面看,作者的想象力的纵横开阔和文心 的一丝不苟是值得赞赏的。“看似无绝处,实为不 可及”正是苏轼文章之妙处! 作业 一、课文要熟读成诵 二、“若无前篇,不见此篇之妙;若无 此篇,不见前篇之佳”-----(林西仲) 课下阅读《读本》上的《后赤壁赋》, 写一段比较鉴赏性的文字。 赤 壁 赋 苏 轼 赋的知识 文体名。“赋”的含义,有一个演变的过程。 《左传》里多有某人赋某篇的记载。“赋”是诵 说的意思,不指文体。 赋作为文学体制,则可追溯到楚辞。 关于赋的特点,《文心雕龙·诠赋》说:“赋 者,铺也;铺采□文,体物写志也。”体物写志, 指赋的内容;铺采□文,指赋的形貌。 赋体(辞赋)的流变大致经历了骚赋、汉赋、 骈赋、律赋、文赋各个阶段.本文属文赋。         返回 念奴娇 ? 赤壁怀古 赤 壁 赋 苏 轼 关于本文及作者 《赤壁赋》又称《前赤壁赋》,是《念 奴娇?赤壁怀古》的同期作品。其景渺渺, 其情真切,其理深刻。显示出听任自然、 乐观旷达的情怀。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 居士四川眉山人,与其父苏洵、弟弟苏辙 并称“三苏”。“唐宋八大家”之一。出身贫寒, 经历坎坷,抱负远大,旁通书画。其旷世 才华及胸怀为后人瞩目。 教学目标: 二、积累文言知识点 一、体会本文景、情、理 结合的特点 方法指导: 抓诵读, 清思路, 重感悟, 多积累。 第一步:读 整体感知,把握思路,体会情感 问题一: 本文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变化? 乐 悲 乐 提示: 问题二: “情随景生,景随情变”,随着情感的 发展,描写对象又是如何变化的呢? 提示: 清风明月 飘然仙境 洞箫呜然 泣诉悲情 怀古伤己 寄予悲风 理至释然 主客自乐 第二步:讲解、分析 第一段:夜游画境 处理方法:找错法 请找出译文中的错误之处: 壬戌年秋天,七月中旬,我同客人乘船游于 赤壁之下。清风缓缓吹来,江面水波平静。举杯 叮嘱客人,让他们先朗诵“明月”诗,后吟唱窈窕 章。一会儿,月亮从东山上升

文档评论(0)

小红帽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