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4
第三章 有機栽培管理技術
第一節 土壤管理
第二節 病蟲害管理
第三節 雜草管理
第一節 土壤管理
一、土壤肥培管理之相關條件
現代農業生產主要以追求高經濟利益為主,在合理使用肥料與降低肥料費用的同時,生產高產量與高品質的作物,生產獲利便能增加。而為了栽培出品質高且獲益佳的作物,就必須先瞭解作物本身的特性,包括氣候需求、土壤需求、養分需求等,以及瞭解種植地點的土壤、氣候、地勢及水源等是否適合等因素,其中土壤肥培管理為重要的關鍵因素之一。
因此,土壤肥培管理所需考慮的條件,除了作物本身之特性外,尚需考慮土壤、肥料及氣候等各方面的條件,以下說明土壤肥培管理的所需考量的條件:
(一)自然條件
自然條件包括氣候、地勢及土壤等因素,其中氣候因素又比地勢及土壤因素重要。作物的栽培種類受到氣候因素的影響,在合適的季節及氣候條件下生長的作物,品質較好,也最符合健康需求。而一般在冷涼的氣候下,病蟲害較少,農產品亦較無藥劑殘留的問題。地勢方面則以通風良好、水源乾淨為佳。土壤方面則要進行土壤理化性質調查分析,如果土壤條件不好時,就要進行土壤改良,而改良材料必需符合有機農業之規範。
(二)作物生長需求
作物生長需求條件因素包括下列五項:
1.溫度
溫度除了影響作物的分佈外,同時也會影響肥效。因此,溫度是考慮肥料種類及用量的重要因素。一般而言,溫度上升10℃,則養分供應速率增加一倍以上。
2.土壤pH值
土壤的pH值會影響作物之適宜性、有機肥料之礦化速率、土壤微生物生態及病蟲害之發生。例如種植喜歡偏酸性土壤之茶及鳳梨,不能長期施用pH值高的有機肥料;又如蛋雞及乳牛等之飼料常添加石灰,因此以其排泄物製成堆肥之pH值相對較高,在使用上必須注意對土壤pH值之改變程度。而若在酸性土壤種植喜中性土壤之作物,則可添加此等有機肥,除可提供養分之外,也可改善土壤性質。
土壤的pH值低,土壤中天然肥力之含量亦低,尤其以鉀、鎂、鈣、硫酸根、硼酸根及鉬酸根等養分元素,以及銅、鋅、鎳等微量元素等含量明顯偏低。土壤pH值低亦會使施用之磷肥無效,鉬肥有效性降低,土壤有機質礦化成硝酸態之速率更低,作物容易因生長不良而致病。另外土壤pH低時,會將鋁溶解出來造成作物毒害,因此必須考慮改變栽種之作物或改良土壤pH值。
3.土壤質地
土壤質地會影響土壤之通氣、保肥、保水及有機質礦化等能力。除水稻及一些水生植物外,一般作物喜歡通氣性良好之土壤,因此土壤質地以壤土及近於壤土質地為佳。土壤若太粘重或太砂質,則可施用含木質素、纖維素及半纖維素等有機質肥料,如作物莖桿、木屑、蔗渣等製成之堆肥,來提高土壤有機質,以改善土壤構造,增進粘質土壤之通氣性,及增加砂質土壤之保水與保肥能力。
4.養分需求
作物對必要養分之需要量以氮、磷、鉀、鈣、鎂、硫等養分需求較大,對鐵、錳、銅、鋅、鉬、硼、氯等微量元素需求量較低,但是其重要性皆相同。作物對這些必要養分之需求要考慮以下三點:(1)施用量;(2)各元素比率;(3)施用時間。例如蔬菜類通常氮肥的需求比率較高,在短時間內吸收量大,因此需要含氮量較高之有機肥料。
5.產量
作物之產量依品種、種植密度、季節、消費者需求及農耕技術等而有不同,產量大者其養分之吸收量自然也大,因此需考慮有機肥料之養分含量及品質。
(三)土壤條件
1.土壤排水性
土壤排水不良會造成作物根部的腐爛,病蟲害亦會增加,進而影響收成。有機農田透過觀察1.5公尺深度的土壤,查看是否有犁底層或灰斑層,若有則必須改善排水,若是地下水位高則須先做好暗管排水,以免遭受雨水侵害。
2.土壤pH值
不同地區的土壤變異很大,土壤的pH值也不例外。有機肥施用不當會影響土壤pH值,例如許多農民喜歡大量使用含有高石灰質之雞糞肥,很可能幾年之後土壤pH值會太高,而造成作物產量及品質下降。目前有些有機農田,因為有機肥選擇不當造成土壤pH值太高而引起微量元素吸收不足,以致作物生長不良。磷礦粉施用在酸性土壤可以供磷、鎂及微量養分並提高土壤pH值,但若施用在鹼性土壤則需要和豆粕肥料混合施用才有肥效。
3.土壤電導度(EC值)
溶於水中的離子,皆可以導電,因此可藉由電導度儀來測定各種離子的導電總和,即所謂之「電導度」(EC值)。EC值傳統上使「毫姆歐/公分」為單位(mmho/cm,millimho per centimeter),全球統一標準單位用s/m(siemen per meter),其中lmmho/cm=ldS/cm。
土壤溶液中各成份濃度亦受土壤水分含量高低之影響,通常會以土壤飽和水的EC值來評估土壤鹽度及對作物的影響。電導度高,作物吸水困難而容易凋萎,且種子不易發芽。土壤EC值和植物的關係如下:
(1)EC值為0~1時,對植物之影響大多可忽略。
(2)EC值為2~4時,只有敏感作物之生長會受抑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