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土壤生物地球化学疾病.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土壤卫生 Soil Hygiene Significances 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斯嘉丽父亲当年的一番话: “你年龄尚小,但总有一天你会体会到,这世上唯一值得你骄傲,奋斗,流血牺牲的,是土地,因为它是唯一永存的东西”。 土壤处于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之间的过度地带,是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重要环节,是结合各环境介质的枢纽; 是陆地生态系统的核心及其食物链的首端; 是许多有害废弃物的处理和容纳场所。 土壤的组成 土壤三相组成:固相、液相和气相 土壤的组成 1 地质环境与健康 由于地理地质的原因,使地壳表面的元素分布不均衡,致使有的地区土壤和水中某些元素含量过高或过低,或比例失常,通过食物和饮水使该地区人体内某种(些)元素过多或过少而引起的一类疾病,称为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Biogeochemical disease ),简称地方病。 2 土壤污染与健康 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排出的有害物质进入土壤中,超过一定限量,直接或间接危害人畜健康 土壤污染 特点: 1.隐蔽性 以慢性、间接危害为主 2.累积性 污染物不容易扩散和稀释 重金属可与土壤有机质或 矿物质结合,不断累积, 很高的浓度,顽固的环境 污染问题 土壤污染 3. 不可逆转性 重金属对土壤的污染基本是不可逆转的过程 持久性的有机污染物,农药六六六,DDT在我国已禁用20多年,至今仍能从土壤环境中检出 4.长期性 重金属污染的土壤可能需要100-200年时间才能恢复 50多年前, 贵州, 回龙村 一种奇怪的病症 患者最明显的特征: 一个星期内头发全部掉光 回龙村在40年间先后有700多人患此病症,60多人不幸死亡。 这在民间俗称“鬼剃头”。 医学专家曾怀疑是遗传病或者传染病,但都被一一否定,究竟是什么导致这么奇怪的现象呢? 毒作用机制 危害的表现形式: 急性危害(皮肤接触 口服铊盐) 慢性危害(环境污染) 铊 慢性危害的主要表现 ①毛发脱落 斑秃 全秃 ②周围神经损害 早期 双下肢麻木 疼痛过敏 继而出现感觉和运动障碍 ③视力下降甚至失明(视网膜炎 球后神经炎 视神经萎缩) ④影响生殖功能 ⑤致畸 致突变 镉 土壤镉污染---痛痛病 人体必需元素? 主要暴露途径? 中毒的重要靶器官? 镉中毒主要临床表现? 发病年龄? 怎么预防? 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 POPs,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能持久存在于环境中,并可借助大气、水、生物体等环境介质进行远距离迁移,通过食物链富集,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天然或人工合成的有机污染物 《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2001),优先消除的的12种POPs 2009年,再增加9种(p205)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特性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危害 DDT dichloro-diphenyl-trichloro-ethane, 英文名称 : 2,2-bis(4-Chlorophenyl)-1,1,1-trichloroethane 别名: 2,2-双(4-氯苯基)-1,1,1-三氯乙烷 DDT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有机物,在自然界中它很难分解。长期地、大量地、不合理地使用农药,会造成环境污染、恶化环境 DDT问世后,经过相当长一段时间的使用,不少地区的环境受到污染。这些地区的粮食、蔬菜、水果、鱼、虾、肉、蛋、奶之中,都有了DDT,人吃了这些食物,体内也就有了DDT。 《寂静的春天》(Silent Spring ) 《寂静的春天》是一本引发了全世界环境保护事业的书,书中描述人类可能将面临一个没有鸟、蜜蜂和蝴蝶的世界。作者是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Rachel Carson ),于1962年出版。 蕾切尔·卡逊(1907-1964) 美国生物学家、科普作家。当代环保运动的先驱 《寂静的春天》首次揭露了美国农业、商业界为追逐利润滥用农药的事实 对美国滥用杀虫剂而造成生物及人类受害的情况进行了抨击,促使人们认识到农药污染的严重性 1964因癌症和遭受空前的诋毁、攻击与世长辞 这是这本不寻常的书,在世界范围内唤起了人们的环境意识,引发了公众对环境问题的注意,促使环境保护问题提到了各国政府面前,各种环境保护组织纷纷成立,从而促使联合国于1972年6月12日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大会”,并由各国签署了“人类环境宣言”,开始了环境保护事业。 虽然许多国家已在70年代

文档评论(0)

a1335558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