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概述-公开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拔罐疗法 ---------崔国臣 主讲: 崔国臣 拔罐疗法定义 拔罐疗法简史 主要临床作用 拔火罐是传统的中医外治方法,可以行气活血、疏经活络、消肿止痛、祛除风湿,因为操作简单易行,成了民间常用的防病治病方法,常用于治疗腰背痛、颈肩痛、风湿痛、落枕、感冒、消化不良、失眠、更年期综合征以及部分皮肤病等。 三、罐的类别 玻璃火罐:是用耐热硬质玻璃烧制的。肚大口小,罐口边缘略突向外,清晰透明,便于观察,罐口光滑吸拔力好,因此,玻璃火罐,已被人们广泛地使用起来了。 陶瓷火罐 抽气罐 竹筒火罐 走罐法 走罐是指在欲走罐的部位涂抹一些润滑剂在罐子捂上以后,用一只手或两只手抓住罐子,微微上提,推拉罐体在患者的皮肤上移动。可以向一个方向移动,也可以来回移动。这样就治疗了数个部位。 刺血拔罐法 在局部阿是穴常规消毒后,用三棱 针点刺,随即拔罐,使之出血。(点刺不宜过深,出血不宜超过20ml。) 闪罐法 用镊子夹住酒精棉球,点燃后送入罐底,立即抽出,将罐拔于病人患处,随即将罐立即取出,反复如此操作,直至皮肤潮红发热为止。 针罐法 拔罐印色素反映如下: 1、紫黑而暗:--------------——经络不畅有血淤 2、发紫并伴有斑块: ------------—— 寒凝血淤 3、呈散在紫点状 ——————--——- 气滞血淤 4、鲜红而艳: --——阴虚,气血两虚或阴虚火旺 5、表面有皮纹或微痒:--——-------风邪或湿症 6、罐体内壁有水气: —————————-有湿气 7、出现水泡: ———— 体内湿气重,如果水泡内 有血水,是湿热毒的反应。 * 拔罐疗法又称火罐疗法和吸筒疗法古时称为角法,指将罐具内形成负压而吸附于患处或穴位上产生局部充血和瘀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本法在古代主要是用来拔出疮疡中的脓血,后来其作用不断扩大,已成为针灸治疗中的一种重要方法。 拔罐疗法,是祖国医学遗产之一,民间使用历史悠久。晋代医学家葛洪著的《肘后备急方》里,就有角法的记载。所谓角法,是用挖空的兽角来吸拔脓疮的外治方法。唐代王焘著的《外台秘要》,曾介绍使用竹筒火罐来治病,从以上介绍的角法和青竹筒制火罐的情况看来,我国晋、唐时代早已流行火罐了。 拔罐疗法通过排气造成罐内负压,罐缘得以紧紧附着于皮肤表面,牵拉了神经、肌肉、血管以及皮下的腺体,可引起一系列神经内分泌反应,调节血管舒、缩功能和血管的通透性从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机 械 刺 激 作 用 拔罐的负压作用使局部迅速充血、淤血,小毛细血管甚至破裂,红细胞破坏,发生溶血现象。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释放对机体是一种良性刺激,它可通过神经系统对组织器官的功能进行双向调节,同时促进白细胞的吞噬作用,提高皮肤对外界变化的敏感性及耐受力,从而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其次,负压的强大吸拔力可使汗毛孔充分张开,汗腺和皮脂腺的功能受到刺激而加强,皮肤表层衰老细胞脱落,从而是使体内的毒素、废物得以加速排出。 负 压 效 应 拔罐局部的温热作用不仅使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而且可增强血管壁的通透性和细胞的吞噬能力。拔罐处血管紧张度及黏膜渗透性的改变,淋巴循环加速,吞噬作用加强,对感染性病灶,无疑形成了一个抗生物性病因的良好环境。另外,溶血现象的慢性刺激对人体起到了保健功能。 温 热 作 用 竹罐 原材料:毛竹。 优点:轻巧价廉,就地取材。 缺点:爆裂漏气。 陶罐 原材料:陶土。 优点:吸力大,吸附时间长。 缺点:易破碎。 玻璃罐 原材料:玻璃。(临床常用) 优点:质地透明,易于观察。 缺点:易破碎。 古拔罐用具— 角 投 火 法 将乙醇或小纸片点燃后,投入罐内底部,在燃烧未尽时,迅速将罐罩在应拔部位上,未燃的一端应向下,避免烫伤皮肤。 闪 火 法 长纸条或镊子夹着的乙醇棉球点燃后,在罐内壁四周绕擦一下,然后迅速退出,顺势将罐罩在应拔部位。 3 贴 棉 法 将1cm见方的薄的脱脂棉一块,略 蘸少许95%乙醇,贴在罐内壁的上中段 上,点燃后,迅速罩在应拔部位。 此法适用于治疗肌肉丰厚,皮肤平坦部位的病症,如脊背、腰臀、大腿等部位的酸痛、麻木、风湿痹痛等病症。 适用于各种急慢性软组织损伤、神经性皮炎、皮肤瘙痒、丹毒、神经衰弱、胃肠神经官能症等。 此法适用于治疗局部皮肤麻木、疼痛、面神经麻痹等病症 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小红帽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