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植物病理学”应称“植物医学”或“植物保健学”
--缅怀陈延熙教授”植物病理学十批判”辨证思维
梅汝鸿 王琦 李燕 梅宁
(中国农业大学植物生态工程研究所)
一九七八年十月在广西桂林阳朔召开的中国植物病理学学术研讨会,称之“阳朔会议”。
陈延熙教授(1914—1990)在会上作了《植物病理学十批判》的主题报告(即后來的《现代植物病理学及其发展》)。陈先生第一批判就批判了“植物病理学”这个名词,指出“病理学”在人医医学中只是一个科目,不是医学的整体。所以,植物病理学应称“植物医学”或者称“植物保健学”。
陈先生指出:“植物病理学”定义既脱离生产实践的,又不能反映植物病害的本质。
植物病理学有“二重性”,一是理论性的生物学;二是应用科学的农学中的一部分,它应是完整的植物医学体系。
“植物病理学”名词是祖师爷德巴瑞(DeBry)提出的,他不是搞农学的,是搞植物学的。早年还是当大夫的,在当时,他将当时医学中的“病理学”移植到植物上来,起名叫“植物病理学”。这些前辈早年主要从事病菌分类以及病菌致病的病程研究。从病菌致病来理解植物病害,将其称为“植物病理学”就不奇怪了。
五十年代初学习苏联,把资本主义骂了一遍,说他们脱离实际,其实他们也不结合实际。今天,我们要为农业服务,要为生产服务,应称之“植物医学”或者“植物保护学”。这样更符合“实践—理论—实践”的规律。因为我们不光要认识病害,更重要的是预防病害、防治病害、控制病害。要达到此目的,必然发展到以生态学概念发展起来植物医学。植物医学确立是同人类医学、动物医学的发展分不开的。当代医学都是从生态学概念传承发展起来的。下表说明近代、现代、当代医学的一个发展过程。
三种医学发展的历程
历史演化
概念的发展
行为特征
措施的特点
近代医学
病原学
治疗医学
已病治病
现代医学
生物学
预防医学
未病防病
当代医学
生态学
保健医学
无病保健
人类医学发展从学会发展中我们就可以清楚看到:近代医学解放前就成立了“中华医学会”;现代医学,解放后成立的“中国预防医学会”为代表;当代医学在上世纪80年代成立“微生态学学会”为代表。
近代植物医学:解放后初期植保方针是“防重于治”;现代植物医学,以1974年提出“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植保方针为标志;当代植物医学确立应以1990年北京农业大学陈延熙教授为代表的学者提出当代植物医学是以生态学概念为基础,提出“生态调控”植保方针。
在此前,北京农业大学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研究室1980—1989年,在河北丰宁坝上,就1亩地小麦全蚀病病圃,划分660个小区,作了10年系统观察,每年要调查22万—25万株小麦; 1982—1988年在河北廊坊,就二亩棉花黄枯萎病病圃作单株做系统调查,包括棉株体内微生物区系的分析;1989—1994年在北京西山农场果树7队,由赫玉祥同志主持对苹果进行全年使用苹果增产菌对苹果园进行“生态调控”,达到“促益抑害,培养树势,防病增产”的目的。此概念2009年推广到韩国,三年效果不错,韩国决定成立公司、建厂、生产苹果益微增产茵,引进“生态调控”技术。(见韩文微生态调控防治苹果病害)
当时,我国学者纷纷引用生态学概念对植物病理学加以阐述,曾士迈“宏观植物病理学”(2000年);杨新美“植物生态病理学”;梅汝鸿“植物微生态学”(1998年);向近敏“分子生态学”(1996年);王金生“植物分子病理学”(2000年)等专著均已问世十多年,对当代植物病理学从生态学不同角度、不同深度加以表述。梅汝鸿2008年在“中国微生态学杂志”发表了“21世纪植物微生态学、植物宏观生态学、植物分子生态学的发展和统一”一文,文中呼吁用医学系统统一植物医学的三个生态层次。
生态的三层次
生态组织层次图
梅汝鸿在“植物病理学与植物医学”研讨会上,用图示“植物医学生态观”。
植物医学生态观
此示意图有众多重要的意义,有两点要必须说明的:首先,这里强调病因包括生物、物理、化学因素,同样可以用生物、物理、化学调控手段控制病因,将其控制在经济、社会、生态最佳阈值内。其次,均可用生物、物理、化学调控手段控制宏观生态、微生态、分子生态三个层次中的生物、物理、化学病因。必须考虑生态学三个层次、三个系统的统一性。
宏观生态学、微生态学、分子生态学是一个完整生态系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