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内 容 摘 要
释明权制度是大陆法系民事诉讼法的一项重要制度,其主要功能在于弥补辩论主义 过于追求形式公平而带来的实质不公,从而更好的平衡双方当事人的利益,以达到彻底 解决纠纷的目的。在客观上,通过释明权的行使也促成了法官与当事人之间的沟通,从 而引导当事人适当的进行诉讼活动,提高了诉讼效率。近年来,随着我国司法改革的深 入,我国民事诉讼模式已经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在新的诉讼模式下,法官已经不再享有 绝对的权力,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的强调当事人的自我责任和法官的有限协助,而如何在 这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也就成了当务之急。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研究释明权制度便具 有了特殊的意义。
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释明权理论概述。该部分对释明权的含义、性质、分类和功能进行了简
单的探讨。笔者认为,释明权即为法官的一项权利也为法官的一项义务,其包含两种权 能,即发问权和提示权。其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分为如下三类:辩论主义领域的释明与 处分权主义领域的释明、消极的释明与积极的释明、狭义的释明与广义的释明。就功能 而言,释明权主要四项功能,即弥补辩论主义的缺陷、防止突袭裁判、促进法院与当事 人之间交流和确保接近实体公正。
第二部分为释明权相关理论研究。该部分主要讨论了释明权与正当程序原理、辩论 主义和协同主义之间的关系。笔者认为,释明权制度正是在正当程序原理和辩论主义存 在其自身无法克服的缺陷时,为了弥补这些缺陷而诞生的一项重要制度,就这一制度本 身而言并不是对正当程序原理和辩论主义的否定,而是对其进行的完善。当协同主义思 潮在全世界范围内兴起后,释明权制度又被赋予了新的任务,那就是促进法官与当事人 之间的交流,以便各方积极协作完成诉讼。
第三部分为大陆法系各国关于释明权的规定。该部分简单的总结了大陆法系主要国 家关于释明权制度的立法规定,为完善我国的释明权制度提供参照的蓝本。
第四部分为为我国释明权制度的现状分析。该部分对我国释明权制度的立法现状和
实践现状进行分析,从而找出我国现行释明权制度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我国现行立 法中关于释明权的规定过于简单,没有系统化,使我国的释明权制度难以发挥其应有的 功能。就实践而言,由于我国近年来推行的司法改革打破了过去的职权主义诉讼模式, 而新的诉讼模式又尚未完全建立起来,因此,在实践中法官出现了过分削弱法官权力等 矫枉过正的现象,而法官行使释明权也没有必要的标准,表现出极大的随意性。
第五部分为完善我国释明权制度,为本文的重点。在该部分,笔者提出了自己关于 完善我国释明权制度的一些设想,主要包括:我国释明权的性质、我国释明权行使的原 则、我国释明权行使的阶段、我国释明权的内容、我国释明权行使的范围、我国释明权 行使的限度、我国释明权行使不当的救济。
关键词:释明权;辩论主义;协同主义;制度完善
Abstract
The interpretation right is an important institution in the civil procedure law of the continental law system. And its main function is to make up the doctrine of adversary in the pursuit of formal fairness but leading to the essential unfairness; to better balance the interests of both parties and to achieve a thorough settlement in dispute. Objectively speaking, by the exercise of the interpretation right, it can also contribute to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judge and the parties, and guide the parties to carry out appropriate action and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he litigation.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deepening of judicial reform in our country, our civil procedure law mode has been changed fundamentally. In the new mode of
action , the judge no longer pose absolute pow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论取得之善意要件证明责任分配-民事诉讼法专业论文.docx
- 论业主会议决议瑕疵之诉讼类型-民事诉讼法专业论文.docx
- 跨文化交际视角下文化活动与孔子学院可持续发展关系分析——以比什凯克人文大学孔子学院为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论文.docx
- 论出监监狱中的罪犯处遇-刑事诉讼法专业论文.docx
- 论诉讼时效起算-民商法学专业论文.docx
- 论沉默权在我国的构建-法律专业论文.docx
- 阆中电信CDMA项目风险管理分析项目管理专业论文.docx
- 论并存的债务承担-法律专业论文.docx
- 论效率违约理论适用的限制民商法学专业论文.docx
- 论即决判决-诉讼法学专业论文.docx
- 论民事诉讼认证制度-法律专业论文.docx
- 论律师协会惩戒权的规范路径-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专业论文.docx
- 离群点检测方法分析-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论文.docx
- 理查德·舒斯特曼新实用主义思想述评-外国哲学专业论文.docx
- 论刑事责任的根据-刑事诉讼法专业论文.docx
- 论吓走窃贼占有赃物行为的定性-刑法学专业论文.docx
- 论关联企业破产的实质合并原则-法律(非法学)专业论文.docx
- 论全球化进程中的非洲经济-国际关系专业论文.docx
- 论我国网络环境中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法律规制-经济法学专业论文.docx
- 论民国时期司法独立的异化——以1923-1937年国民党政权的司法党化法律史专业论文.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