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疾病新P322-325.ppt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神经系统传染病 (P322-325)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P323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脑、脊髓膜的急性化脓性炎。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主要是脑膜炎双球菌 (二)病理变化 上呼吸道感染期 败血症期 脑膜炎症期 1、上呼吸道感染期 细菌在鼻咽部繁殖,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主要为粘膜充血、水肿,少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分泌物增多; 此期持续1~2天。 2、败血症期 部分抵抗力低下的患者经过上呼吸道感染期后进入此期。 临床上病人出现皮肤粘膜淤点淤斑,常有高热、头痛、呕吐(毒血症表现)及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增高等表现。 血培养阳性,淤点淤斑处可找见细菌。 皮肤淤斑:其特点是境界清楚,边缘不整。 3、脑膜炎症期 特征性病变:脑脊髓膜的化脓性炎症。 肉眼观: 镜下观: (三)临床病理联系 1.颅内高压:头痛,喷射性呕吐,小儿前囟饱满等。 2.脑膜刺激症状: 颈项强直 Kerning征(屈髋伸膝征)阳性 婴幼儿形成角弓反张体征 3.败血症 4.脑脊液的变化:脓细胞、病原菌等。 (四)结局和并发症 1、痊愈:多数患者可痊愈,病死率由过去70%~90%降低到50%以下。 2、并发症:如治疗不当,病变可由急性转为慢性,可发生:①脑积水:由于脑膜粘连,脑脊液循环障碍所致;②颅神经受损麻痹:耳聋,视力障碍,斜视、面神经瘫痪等;③脑底脉管炎致管腔阻塞,引起相应部位脑缺血和梗死。 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是乙型脑炎病毒感染所致的脑实质的变质性炎,属于急性传染病。 1.病因及传染途径 病原体:乙型脑炎病毒,为RNA病毒。 传染源:乙型脑炎病人和中间宿主家畜、家禽。 传播媒介:库蚊、伊蚊、按蚊等。 在自然界,其循环规律为:动物-蚊-动物,在家畜中隐性感染率很高,仅出现病毒血症,成为人类疾病的传染源和贮存宿主。 传染途径: 带病毒的蚊叮人吸血→病毒侵入人体→病毒入血并在血管内皮细胞及单核吞噬细胞中繁殖→病毒血症。 2.病理变化 病变部位: 病变可累及整个中枢神经系统,尤其是脑。 肉眼观: 1、脑膜充血,脑实质水肿,脑回变宽,脑沟变浅、狭小。 2、点状出血及软化灶 。 3、脑水肿严重时可出现枕骨大孔疝及小脑幕裂孔疝。 镜下病变(变质性炎) (1)血管变化和炎症反应(渗出): 血管扩张充血,血管周围间隙增宽。 血管套:炎性细胞以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浆细胞为主围绕血管周围呈袖套状浸润。 (2)神经细胞变性、坏死(变质): 卫星现象:增生的少突胶质细胞环绕变性坏死的神经细胞现象。 噬神经细胞现象:小胶质细胞及中性粒细胞侵入变性坏死的神经细胞内现象。 (3)软化灶形成(变质中的坏死): 灶性神经组织的坏死、液化,形成筛网状软化灶,对本病的诊断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病灶圆形或卵圆形,境界清楚,呈疏松网状。 (4)胶质细胞增生(增生) 3.临床病理联系 高热、全身不适:早期患者病毒血症。 嗜睡、昏迷:神经细胞广泛受累,患者常出现以及颅神经核受损所致的颅神经麻痹症状。 头痛、呕吐:脑血管扩张充血,血管通透性增高引起脑水肿和颅内压升高。 脑疝:严重颅内压增高引起,如小脑扁桃体疝可压迫延髓呼吸、心血管中枢致呼吸、循环衰竭死亡。 脑膜刺激症状和脑脊液改变:脑膜的反应性炎症引起。 4.结 局 多数患者治疗后,在急性期后可痊愈,脑部病变逐渐消失。 病变较重者,可出现痴呆、语言障碍、肢体瘫痪及颅神经麻痹引起的吞咽困难、中枢神经性面瘫、眼球运动障碍等,多在数月后恢复正常。 少数病例留下后遗症,如痴呆、失语、偏瘫等。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与流行性乙型脑炎的鉴别 流脑 乙脑 病因 传染途径 发病季节 病变部位 主要病变 临床表现 结局 Perivascular inflammatory infiltration Neuronal degeneratoin and satellitosis 软化灶 Reticular softening lesions * 病因 部位 病变 可针对病因进行预防和治疗 角弓反张 病因 部位 病变 免疫力强,血脑屏障功能正常,成为隐性感染。 免疫功能低下,血脑屏障功能不健全,病毒侵入中枢神经系统致病。 脑膜炎双球菌 呼吸道飞沫传染 冬春季 脑脊髓膜 化脓性炎 颅内高压、脑膜刺激征及皮肤瘀点瘀斑 多数治愈,后遗症 乙型脑炎病毒 蚊虫为传播媒介 夏秋季 主要是脑 变质性炎 嗜睡昏迷抽搐等神经症状显著,可有颅内高压、脑膜刺激征 多数痊愈,少数后遗症 脑膜血管高度扩张充血,脓性渗出物沿血管分布。 肉眼

文档评论(0)

a1335558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