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气 性 坏 疽;气性坏疽;1.病因;主要病原菌:产气荚膜杆菌; 特点:; 培养特性 :; 汹涌发酵现象
在牛奶培养基内能分解乳糖产酸,使其中酪蛋白凝固,同时产生大量气体(H2和CO2),可将凝固的酪蛋白冲成蜂窝状,甚至将覆盖在培养基上的凡士林层冲到试管顶部,气势凶猛,称作“汹涌发酵”。 ;双层溶血环;2.病理生理;3.致病性;产气荚膜梭菌主要和次要毒素及其分型;4.发病机理;5.临床表现 ;皮肤紫黑、水疱; 全身表现:
早期病人表情淡漠,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出冷汗、烦躁不安、高热、脉搏快速(100~120次/min),呼吸迫促,并有进行性贫血。晚期有严重中毒症状,血压下降,最后出现黄疸、谵妄和昏迷。 ;6.诊断 ;
最终确诊:细菌培养和病理活检。;7、鉴别诊断 ;2.厌氧性链球菌性蜂窝织炎
发病较缓慢,往往在伤后3天才出现症状。毒血症、疼痛、局部肿胀和皮肤改变均较轻。有气肿和捻发音出现,但气肿仅局限于皮下组织和筋膜。伤口周围有一般的炎性表现。渗出液呈浆液脓性,涂片检查有链球菌。 ;3.大肠杆菌性蜂窝织炎
可出现组织间气肿,且有高热和谵妄等毒血症状。但局部肿胀发展较慢,脓液具有大肠杆菌感染的脓液特征,即脓液稀薄,呈浆液性。脓液涂片检查可发现革兰染色阴性杆菌。 ;8.治疗 ;截肢术指征:
a、伤肢各层组织均已受累且发展迅速;
b、肢体损伤严重,合并粉碎性开放骨折或伴大血管损伤;
c、经清创处理感染仍不能控制,有严重毒血症者。
; 3.大量应用抗生素
术前、术中和术后肌肉或静滴大剂量抗生素,往往以青酶素G为首选,大剂量使用青霉素(1000万U/d)和四环素(2g/d),可控制化脓性感染,减少伤处因其他细菌繁殖消耗氧气所造成的缺氧环境。待毒血症状和局部情况好转后,即可减少剂量或停用。对青霉素过敏者,可改用红霉素,1.5~1.8g/d,静脉滴注。必要时可选用头孢类抗生素。
; 4.高压氧治疗:3个大气压的纯氧,3日内进行7次治疗,每次两小时,间隔6-8小时 。; 5.全身支持治疗
输血、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对症处理。
;9、预防 ; 2、对疑有气性坏疽的伤口,可用3%过氧化氢或 1:1000高锰酸钾等溶液冲洗、湿敷;对已缝合的伤口,应将缝线拆去,敞开伤口。
3、青霉素和四环素族抗菌素在预防气性坏疽方面有较好的作用,可根据创伤情况在清创前后应用。但不能代替清创术。; 4、应将病人隔离,病人用过的一切衣物、敷料、器材均应单独收集,进行消毒。煮沸消毒应在1h以上,最好用高压蒸气灭菌,换下的敷料应行销毁,以防交叉感染。 ; 一旦发生气性坏疽,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保存伤肢和挽救生命的关键。
;
谢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