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女性致富带头人事迹材料三篇
(篇一)辛勤走出致富路
**,女,45岁,小学文化,中共党员。提起她,群众无不发出赞叹之词,几年前,家里穷,但她不怕劳苦,依靠勤奋努力,经过几年来的创业,现在成为**镇远近闻名的养殖大户及党员致富带头人。
几年前,**和丈夫一起街上摆摊卖杂货,通过几年的打拚,有了一定的积蓄。后来在一个帮别人养猪的亲戚的影响下,也萌发了发展规模养猪的想法。2008年2月份,**便在**县畜牧局的指导下引进“斯洛克”种猪2头,母猪50头开始了养猪的道路。通过几年的努力,夫妻俩修建起了300平方米的办公用房,两口50立方的沼气池和1000多平方米的养猪场,生猪存栏已达500余头,出栏400余头。
可是好景不长,2012年以来,由于生猪价格的持续下滑以及饲养成本的提高,**夫妇的养殖场游走在倒闭的边缘。就在夫妻俩一筹莫展的时候,县科协的一次培训让她看到了养殖黑山羊的商机,在县科协的帮扶指导下,夫妻俩在自己的生猪养殖场边建起了1000余平方米的羊圈,购置了100多头黑山羊,利用自己房前屋后100多亩的荒山林地搞起了黑山羊养殖,同时夫妻俩还用自养的黑山羊办起了农家乐餐馆。当年年底,夫妻俩就扭转了养殖场的亏损,净盈利5万余元。
富了之后的**,时刻不忘回报社会,不忘带动周边群众致富。她常说:“要不是各级部门的支持她也不会有今天,所以她要懂得感恩,更要懂得带动周边群众致富。”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2012年,“9.07”地震之后又是“9.11”洪灾,让饱受地震摧残的**同胞雪上加霜,也让我县的畜牧业遭受严重损失,部分养殖农户、规模化养殖场的圈舍、设备被毁、牲畜死亡。**的养殖场也深受其害,圈舍倒塌11间,严重受损20余间,生猪死亡41头。灾害过后,灾后的牲畜处理和疫病防治显得尤为重要,**在得知畜牧兽医部门要开展灾后牲畜处理和紧急注射后,她主动找到正愁缺人手的**镇畜牧站站长,说自己懂这方面的技术,希望能与他们一起开展工作。在她的参与下,县镇畜牧站工作人员2天就完成了养殖大户、公路沿线、集镇和受灾农户的死亡牲畜处理及灾后免疫注射,累计处理灾后死亡牲畜26头(只),免疫注射牲畜3000余头(只),消毒圈舍及周边环境20000余平方米。
2012年9月15日,当她得知帮助**镇排除因地震引起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自愿者到达后,她主动找到领队,让自愿者们免费住到她家开的农家乐餐旅馆,并免费提供早点。几天来,她累计为他们提供面条200多碗,住宿200余人次。
在日常的销售中,当周边农户需要购买猪仔或羊仔时,他总是先做好防疫后再出售,同时还传授给他们养殖技术及经验,出栏后还帮他们联系销路。对于家中困难的农户,她总是让他们先领回家喂养,到猪或羊出栏的时候再付款,对于遭受灾害或意外的贫困户,直接免费提供。她这样做既解决了贫困农户无钱购买的难题,又促进了贫困农户的增收致富。
市、县领导在参观**养殖场时对她在发家致富中所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并鼓励其再接再厉,带领广大农村妇女学文化、学技术、比成绩、比贡献,积极参与产业结构调整,利用好当地的资源优势,争取更大的成绩,更大的发挥党员致富带头人的作用。
(篇二)
? **县**乡**村**组**,女,43岁,中共党员,她创新的“林下养蜂,致富轻松,发展柑橘产业,首选靠科技”致富之路带动当地群众致富,促进经济的发展,树立女能人的模范。
**县**乡位于**县东北部,距县城97公里,是时代英雄徐洪刚的家乡,是**的北大门。地处川、滇两省五县八乡结合部的白水江畔,最高海拔1784米,最低海拔650米,山高坡陡,土地贫瘠,冬春干旱、夏秋多雨、灾害频繁。全乡国土面积169.16平方公里,总人口30600余人,主要经济来源是靠种植业和养殖业,加上自然灾害的影响,投入和产出失调,年终收入不可观,家庭收支不平衡。 ? ? ? ? ? ? ? ? ?
在这样的背景下,女能人**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开始思考,千方百计另求发展思路,基于本乡的果树较多,她到处购买优良品种枝条,不断搞嫁接实践,在家人的支持和帮助下实践取得了成功,收入明显丰厚,因此,他开始动员附近的农户,并亲自指导技改工作,2001年成立了柑桔嫁接工作组,开展本乡工作的同时,还开始到其他乡镇以自己取得的成果为例做宣传,开始接受大面积的嫁接工作,2003年,按照相关国家政策,工作组在**、柳溪、牛街等乡镇开展了苗圃嫁接工作,
到2009年带领成立**村柑桔产业协会,组织全村技术人员进行柑桔改良培训及对全村柑桔产业进行技改工作,带领嫁接柑桔1500多亩,并在工作中表现优异,同时受到乡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促使全村柑桔产业得到良好发展,如今,收入丰厚,明显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1995年,老一辈养蜂业已经发展到16桶,蜂蜜市场的需求前景让她开始了有了又一条致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