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谢谢 祝学习愉快! Copyright@《现代写作教程》课题组 《周恩来设宴欢迎尼克松》 “帕特和里查德·尼克松今天参加了周恩来的正式宴会。美国人胃口很好,吃得津津有味,像老手一样使用筷子……周是一个完善的主人,有一次他从碟子里夹了一些东西给尼克松夫人。他非正式地提议干杯。这位总理还站起来把一只虾夹到对面某个人地盘子里。” 案例分析:文中通过周总理给尼克松夫人夹菜以及“非正式地提议干杯”这些富有生活情趣的细节生动地刻画了周总理的热情好客,“是一个完善的主人”。而美国来宾不善用筷子,但“吃得津津有味,像老手一样使用筷子”。这些朴素的叙述将宾主间的融洽氛围充分渲染出来,也含蓄地表现双方为推进中美建交所作的努力。 Copyright@《现代写作教程》课题组 思考:请大家比较下面两则通讯的节选,思考它们的语言风格。 1.《中国青年报》报道: “新闻界昨天从官方渠道获悉,今天上午,4万群众将参加‘云南省暨昆明市禁毒宣判大会’,35名重大毒品犯罪分子末日在即,4吨鸦片和1吨海洛因当场销毁……。而昨天公布的消息说,此次销毁毒品和处决毒犯的数量都超过了以往……” 2.美联社的报道: 毒品犯人在一片喊杀声中被判刑……在历时60分钟的宣判大会上,观众们吃着糖果和零食,有的将孩子高高举起以便让孩子们看得更清楚,还有的不时喊着:“杀了,杀了! ” 1991年10月云南公审一批毒贩 Copyright@《现代写作教程》课题组 分析:前者用词铿锵有力,义正词严,显示了记者站在政府和人民立场上鞭挞丑恶的正义感;后者细致生动地刻画了宣判时的人情百态,渲染了特定环境下的特定气氛,传达出普通百姓对贩毒的憎恶。 这就是中国通讯和西方特写在语言上的不同。中国通讯强调宣传功能,强调作品的内容的重要性,注重“写什么”。语言具有稳定性、确切性和逻辑性的特点,主观色彩较浓,注重文势,但容易缺少个体性、创造性和流变性。西方特写写作重视“怎么写”,语言的生活气息浓烈,讲究绘声绘色,风趣幽默。 这是两种不同的写作风格,采取哪一种方法需要根据个人喜好和具体要求而定。 Copyright@《现代写作教程》课题组 (四)凸显评论性 通讯写作,作者的思想、倾向、观点必须是鲜明的、一目了然的,对就是对,错就是错。因此,通讯一般采取夹叙夹议的手法和由事及理的表现方式,直接揭示事件的思想意义,并评说是非,议论色彩较浓,常常表现出作者强烈的政治倾向和爱憎感情。 如2008年7月8日 《中国青年报》一文《半遮半掩赤壁成了最不敢让媒体看的大片》就具有极强的评论性。 Copyright@《现代写作教程》课题组 7月2日,中国电影史上前所未有的大手笔——《赤壁》在北京媒体面前一露峥嵘,可一番兴师动众之后,仅仅是放映了影片的10分钟片段;7月3日在成都武侯祠举行的全球首映礼上,长达两小时36分钟的《赤壁》(上)依旧犹抱琵琶半遮面地拿出55分钟的片花,弄得第45分钟才出场的“周瑜”梁朝伟连表情都没来得及换几次,而其他重要角色如“小乔”林志玲、“孙权”张震更是连出场的机会都没捞着…… 《半遮半掩赤壁成了最不敢让媒体看的大片》 案例分析:文章边叙述边评论,对《赤壁》的“半遮半掩”作了较为明晰的解读,观点鲜明。 Copyright@《现代写作教程》课题组 三、不同类别通讯的写作 事件通讯 人物通讯 工作通讯 概貌通讯 Copyright@《现代写作教程》课题组 (一) 事件通讯 事件通讯详细报道社会上发生的新闻事件的通讯,重在记述和再现新闻事件发生、发展的相对完整的过程,显示事件的内在逻辑和社会意义。 Copyright@《现代写作教程》课题组 a.有明确的行为主体 b.发生的事件、地点比较具体、集中 c.有开头、有过程,有结尾 d.常常有鲜明的矛盾和冲突 e.有具体的原因和结果 1.事件的特点 Copyright@《现代写作教程》课题组 2.写作要求 a.必须有现场材料 b.“故事”必须有起伏转折 《寻觅“吵架的”》 儿子作业 最热闹的花园路 市中心“二七”广场 文化路太平洋 五里堡集贸市场 儿子抱怨 Copyright@《现代写作教程》课题组 3.展示关键情景或画面 《雷州“7·11”海难追踪》 ①人物1:雷州市水产局副局长 ②人物2:44岁的普通渔民黄妃赤 (1)“你们救人可以,但一定要先收足钱才能开船!” (2)“救人可以,但要有钱才能开船。” (3)“关于救难的事,一定要收费才能开船,而且死尸不能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