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2011年普通高校职教师资班和高职班对口招生统一考试大纲语文2011样题.docVIP

四川省2011年普通高校职教师资班和高职班对口招生统一考试大纲语文2011样题.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word格式文档 PAGE 专业整理 四川省2011年普通高校职教师资班和高职班对口招生统一考试 语 文 样 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1至5页,第Ⅱ卷6至13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共30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卷上。 3.本试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共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对的一组是 A.殷(yān)红 包庇(bì) 炽(zhì)热 忖(cǔn)度 B.窥(kuī)探 脉(mò)脉 创(chuāng)伤 匹(pǐ)配 C.提(tī)防 关卡(qiǎ) 接洽(qià) 毅(yì)力 D.轶(yì)事 叱咤(chà) 肖(xiào)像 湍(chuāi)急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防范 兼收并蓄 流离失所 过尤不及 B.配给 染眉之急 貌合神离 旗开得胜 C.企盼 相机行事 手疾眼快 置若罔闻 D.滞留 曲指可数 借古讽今 昭然若揭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①没有丰富的生活积累和深厚的艺术功底,是很难写出高 的作品来的。 ②这座经历了数百年风雨 的古塔,随时都有倒塌的可能。③任何人都可能被别人批评和议论,但必须是 的和实事求是的。 ④恶劣的自然条件极大地 着这个边远小镇的经济发展。 A.品位 侵蚀 善意 制约 B.品格 侵袭 善意 限定 C.品格 侵蚀 诚意 限定 D.品位 侵袭 诚意 制约 4.选出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 A.由于企业的分配制度不透明是造成收入差距拉大重要原因之一。 B.我基本上把不良的学习习惯完全改过来了。 C.嘈杂的拍摄现场本来鸦雀无声、一片寂静,大家都用眼神敬意地注视着这位敬业的老导演。 D.世博开园一个多月来,中国馆是最受观众瞩目的场馆之一,每天有5万人以上进入参观。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新产品的实验已经到了关键时刻,大家要做好充分准备,功败垂成在此一举。 B.中国寺庙建筑宏大精美,因势构筑巧思妙想,真可谓鬼斧神工。 C.他性格热情、大方,豁然开朗,很让大家喜欢。 D.泥泞的道路,乌黑的河沟,难闻的气味,恶劣的环境使厂商望风披靡。 二、(共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题。 古蜀文明 古蜀人和古蜀文明,一直是考古学家们试图破解的千古谜团。距今天3000-5000年前的古代四川人来自哪些种群?他们的种族结构、人种构成究竟怎样? 这些都是古蜀人留给我们的悬疑。 近日,有消息称,成都市考古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将运用DNA技术来分析出土的古蜀人人骨。四川地区古代民族的种系和族属及其迁徙、分化、融和情况是否能够被探明?古蜀人之谜能否因此揭开? 在遥远的历史上,成都平原究竟发生过多少传奇?早已为人所熟知的蚕丛纵目、鱼凫神化仙去、杜宇化鹃、开明复活等传说是否就是真实的古蜀历史? 长期以来,人们将信将疑。整个古蜀历史,被蒙上了神秘的色彩。 考古发现,古蜀人有规律地周期性迁居。究竟是什么迫使他们作出这样的选择? 在距今约3700年--4500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一支较为发达的新石器文化已经存在于成都平原,考古学界将其称为“宝墩文化”。居住在此的宝墩人,便是这里最早的拓荒者。 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江章华告诉记者,考古发现,宝墩时期的成都平原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定居村落,其中,较大的村落还修筑了夯筑城墙。然而令人费解的是,这些带有夯筑城墙的聚落,使用时间并不很长,都是有规律的周期性废弃。 究竟是什么迫使宝墩人不得不作出这样的选择? “在当时,最大的可能还是生存的需要。”江章华分析认为:在大约800年中,宝墩人祖祖辈辈都沿袭了同一种生产方式。“从考古发现的生产工具看,几乎没有什么变化。”在他们看来,这样的生产方式已经足以维持令他们心满意足的幸福生活,自然没有改变的迫切需要。他们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砍伐森林,从事着简单的农业耕种。然而,一段时间过后,土地也因消耗而变得贫瘠,当无法承载宝墩人的生活的时候,他们便不得不离别故土,另觅一块富饶之地,重建家园

文档评论(0)

xfnz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