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19年上海嘉定区初三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精校Word版】.docx

2019年上海嘉定区初三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精校Word版】.docx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9年上海嘉定区区初三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满分:150分,完成时间:100分钟) 考试注意:本卷共有25题。请将所有答案坐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40分) (一)默写。(15分) 1.水何澹澹, 。 (曹操《观沧海》) 2. ,但余钟磬音。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3.马作的卢飞快, 。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4. ,雪尽马蹄轻。 (王维《观猎》) 5.野芳发而幽香, 。 (欧阳修《醉翁亭记》) (二)阅读下面宋词,完成第6-7题。(4分)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6.这首词的作者李清照,号_______ 居士。 (2 分) 7.下列对作品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A.“如梦令”意思是青春如梦般易逝。 B.“雨疏风骤”的天气让人难以入睡。 C.“卷帘人”说海棠还是去年的海棠。 D.“绿肥红瘦”四字精绝而为人称道。 (三)阅读下文,完成8-10题。(9分) 孟子曰:“无或乎王之不智也。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8.下列对上述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弈秋很听话,他是春秋著名的围棋高手。 B.我见不到王,很难使王的善良之心萌发。 C.弈秋教学生,一个认真学一个心不在焉。 D.王不够聪明,学习围棋态度又一曝十寒。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文末作者说“非然也”,这里的“然”是指 ;本段论述的学习态度:不该“ ”,应该“ ”。(4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11-13题。(12分) 陆平湖先生先为嘉定令,邑有大盗为民患,更数令不治,至是将入寇①,捕者以闻。 公戒吏民无动,令当自治。骑马直入盗中,盗见公皆愕。公谕之曰:“尔等皆 良民,迫于捕逐②耳,今令来,欲与尔等共为善,能自新乎?各散还家,贳③汝罪; 否则,官军至,无遗类矣。”众皆流涕蒲伏④曰:“公真父母,死生唯命!”公回县, 盗相率待罪。公曰:“业已许汝矣。”皆泣拜去,盗遂息。 【注释】①入寇:入侵,进犯(县城)。②捕逐:(由于某事而被)抓捕追逐。③贳:赦免。 故免。④蒲伏:匍匐。 11.解释文中加点词。(4分) (1)邑有大盗为民患( ) (2)业已许汝矣( ) 12.对画线句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今天县令来,想要劝导你们共同做好人,你们能改过自新吗? B.现在县令来,想要偕同你们共同做好事,你们能改过自新吗? C.今天命令你们来,要让你们一起做好人,你们能改过自新吗? D.现在命令你们来,要和你们一起做好事,你们能改过自新吗? 13.“众皆流涕蒲伏”的原因是 (用自己的话概括);文中陆平湖是个 、 的人。(5分) 二、现代文(4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4-18题(18分) “工匠精神”从哪儿来 吴敏文 ①2016年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在说到“提升消费品品质”时,强调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这是“工匠精神”这一概念第一次出现在治国安邦的文件之中,显示“培育工匠精神”的诉求,上升为国家意志和全民共识。 ②什么是“工匠精神”?“工匠”是有工艺专长的匠人,“精神” 是指人的意识、思维等,“工匠精神”即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仔细领悟,“ 工匠精神”的认识论特征非常鲜明。工匠要做工、出活,即通过改造客观世界来体现自身的价值;工匠在一定的精神指导下工作,在改造客观世界中获取新的认识,如此从认识到实践、从实践到认识,循环往复,以致无穷, 在制造上不断精进, 在认识上不断升华,以致达于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 ③缺乏“工匠精神”,损害的是国家利益,

文档评论(0)

hhuiws148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02421430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