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奕熹马偕纪念医院协谈中心咨商心理师.DOC

吕奕熹马偕纪念医院协谈中心咨商心理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章分享~ 孩子是「低頭族」,怎麼辦?   帶孩子出門看展覽,他卻只顧著低頭用手機玩定點打卡;跟他說話,他卻頭也不抬,愛理不理…… 孩子變成低頭族,都是智慧型手機惹的禍嗎?專家提供5建議,幫助孩子在現實與虛擬世界之間來去自如。   智慧型手機掀起另一種「網路使用習慣」的革命,將 PDA、通話手機、網路雲端顯示器等功能連結在一起,讓全球不分年齡的科技狂熱者趨之若鶩。由於這樣的便利性,社群網站如臉書(Facebook)也跟著起舞,不管是定點打卡,或是立即傳送照片與朋友分享,使用者彷彿隨身帶著一台監視器,隨時隨地都能讓別人知道自己所在的地點或心情。以前在捷運、公車上常會嫌棄學生講話太吵,現在不管大人小孩,全都變成了「低頭族」,面無表情盯著那小小的螢幕或對著它傻笑。此外,在公共場合常見到許多父母,把智慧型手機當成讓孩子不再吵鬧的玩具。父母親在開心聊天的同時,孩子卻盯著小小螢幕,從那專注的表情已可預見未來成為網路成癮者的潛質。 *五建議,讓孩子不被手機牽著走 面對科技的進步,筆者從實務經驗提供父母們以下建議: 1.確認孩子需要的手機功能,夠用就好   如果孩子很忙,要安排很多的課業輔導、才藝班等行程,又很容易忘東忘西,有一支智慧型手機幫忙提醒是好的;但若是為了炫耀、為了跟同學一樣,或是為了可以玩臉書、打電動,那就不需要了。當然,若是父母親擔心無法聯繫到孩子,又不知孩子的去向,想用GPS定位確定一下,那麼用普通的3G手機就已經足夠。孩子需要的不只是手機的聯繫功能,還有娛樂功能;父母提供高階的手機,卻不希望孩子沉浸在手機的娛樂功能裡,這就像送了一台頂級的保時捷跑車,卻不斷告誡只能開時速六十公里一樣,會不會太強人所難?   只給孩子適當的需求,不要超過。正如蘋果前執行長賈伯斯(Steve Jobs)說的:「求知若飢,虛心若愚」(Stay hungry. Stay foolish.)一般,父母親給得太多、太好,不僅會讓孩子失去了努力的目標與動力,自己也會為了要如何提供「更好的」資源而傷透腦筋! 2.不要試著介入孩子的社群   網路上流傳一則很有趣的影片,描述一位科學家發明了「臉書媽媽過濾器」,如果媽媽加入你的臉書帳號,可以使用這個過濾器,把所有跟朋友的對話都轉換成無害、正向的語詞。若是真有這樣的過濾器,相信一定會大賣!孩子需要網路社群,是因為虛擬世界中有更廣大的人際關係互動。而父母的介入,或是不時去回應監督,往往讓孩子很快就放棄這個社群,另外申請新的帳號重新開始;甚至連原有的朋友也不敢加入,害怕讓父母知道自己的最新動態。父母愈想去親近孩子,孩子就會逃得更遠,或許保有一定的距離,才不會逼得孩子遠離自己。   家長可適當的提醒孩子在網路上要保護自己,並告訴孩子不管發生什麼事,需要幫忙的時候,父母親一定全力協助,不要害怕告訴父母。然後就請信任你的孩子。 3.建立「奢侈品要成年工作賺錢後自己買」的概念   父母有時會把智慧型手機、筆記型電腦等高單價的科技產品,當成孩子成績進步的獎勵。但每個月昂貴的手機費、網路費,卻是父母要負擔;甚至為了省錢,使用了無限吃到飽的方案,反而讓孩子更沉迷於網路世界。若是孩子因此成績退步,要收回獎勵的過程,又是一番拉鋸戰;有些孩子還因此意志消沉,不想再努力於課業。部分父母則是要求孩子從零用錢中扣除手機費、網路費,但這也無法解決沉迷的問題,因為零用錢夠多的孩子會說:「是我自己付的費用,所以這是我的權利!」。零用錢不夠多的孩子,就會想辦法從別的地方挪用,更甚者甚至去做壞事,只為了避免手機、網路被停用。   在衣食不缺的狀況下,從小教導孩子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還沒有工作能力,不會賺錢,就不應奢侈浪費。賣菜的小孩,為了擁有一台電腦,每到週末辛苦幫媽媽賣菜,賺五十元的零用錢。當他擁有了電腦後,就會好好珍惜,也不會忘了自己在賣菜過程中的辛苦與努力。然而,大部分孩子並不是沒有這樣的能力,而是因為父母親捨不得,因此沒有機會可以學習。幫孩子建立奢侈品要成年後自己賺錢自己買的概念,不僅可以教導孩子為自己行為負責的態度,也可以幫孩子找到未來生涯的意義。 4.以身作則,放下自己的手機   孩子是父母的鏡子,許多孩子的行為是模仿父母。僅僅要求孩子不能沉迷於臉書、網路,但父母自己卻忙著用網路、手機,孩子絕對不會服氣。不管是網路成癮或是手機成癮,如果不能夠全家一起改變,每個人都遵守相同的原則,那成癮者的症狀,絕對很難被改變。因為看到他人可以使用,自己卻無能為力時,情緒就很容易轉為憤怒或沮喪。   此外,你還記得孩子從什麼時候開始,只願意對著電腦與手機傻笑,卻不願跟家人面對面溝通呢?所有專家都說要多陪伴孩子,多給孩子一些時間,但若父母親跟孩子相處時,就是不斷批評孩子行為的偏差,或是評論、比較孩子的表現,孩子當然會選擇虛擬世界中相對愉快而自由的人際互動,跟父母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