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学会感激 感激亲人 感激老师 感激祖国 感激生命 同学们,你们认为世界上最自由的国家是哪个? 第二个问题:美国的中学有没有严厉的惩罚措施,比如罚站、停课、体罚甚至开除。 你是未来!你是希望!! 一、道一声问候:元旦了,让我们把平时的感动化作一声问候,送给我们的老师,主动在课上或课间问候“新年好” 二、送一缕清新:教师是学习的场所,更是教师教育教学的舞台,教室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老师上课水平的发挥,除搞好教室环境卫生外,更要注意班级墙面文化建设,给老师创造一个舒心的授课环境。老师平时工作繁忙,帮老师打扫办公室,也是一种温馨的回报。回到家后,帮助父母打扫一下卫生,分担一下家务。 三、叙一次真情:宿舍是我们的第二个“家”,邀请老师到家里坐坐,拉拉家常,徐徐真情,更是师生亲密杰出的好形式。回到家后,和父母促膝长谈,进行一次交流,听听父母的发自内心的话语。 四、表一份心意:自制小小贺卡,也是表达情谊的小天地,流畅的话语,真挚的祝福,无不体现对老师和父母的那份敬爱。我们还将评出优秀“祝福语”进行表彰和交流。 《素质教育在美国——留美博士眼里的中美教育》 作者黄全愈,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黄全愈先生在1988年赴美留学,1993年获Miami大学“教育管理学”博士学位,专门研究中美教育的比较,他的答案应该是令人信服的。这本《Qulity education in America》出版后,迅速畅销全国,反响很大。我们看: 尽管在美国的校园里,允许五花八门的观点存在,但是,学生每天必须宣誓,而且人手一册校规。这是做也得做,不做也得做的“没商量”的“天条”。(第 126页) 它涉及出勤、作业、体育、服装、行为规范等学校生活的各方面,条文繁琐,规定具体。(虽经作者删节,仍有22页) …… 所以,我们可以肯定,美国的中小学不但有纪律,而且很多。 同学们,当“真相大白”以后,大家一定深感意外,在号称最讲民主与人权的美国,中小学竟可以合法地体罚学生,停课是正大光明的,甚至有不让学生吃午点的规定,而且根本不讲道理。相比中国,美国的惩罚更严厉、更无情。这似乎是一个矛盾的结论。 深思一下,其实不然。俗语云“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绝对的自由”。大家只要想想十字路口的人群和车流就会明白,如果都不遵守交通规则而自行其是,必然导致交通堵塞甚至车毁人亡的惨剧,绝对的自由必然带来绝对的混乱。 所以,有纪律,才有真正的自由。或者说纪律是自由的保证。对于大家而言,纪律是学习的保证,也是安全的保证。不要一提纪律就只想到罚站、停课,只想到对老师的愤恨,甚至认为纪律=整人,纪律=惩罚。换个角度想想吧,严格的作息保证了你多少学习时间,科学的生活方式使你的身体如何强健,全面的防范使你消除了多少安全隐患。总之,遵规守纪会给你带来很多的好处,你必须感激纪律,感激惩罚。 * 这位老人的儿女是否还记得小时侯,父亲在雨天撑着雨伞接自己回家,却把他自己的衣服打湿了? 曾记否?你的母亲就是这样把你拉扯大?可如今,你怎忍心抛下她不顾,不去承欢膝下? 爷爷哭了! 那天,风雪很大,我却很温暖:因为父亲把风雪都已挡下! 我们很幸福!因为父亲就是我们的家。 自出生起,父母为我们付出了多少?喂的每一口饭、教我学走路、陪我学说话;为我的学习操了多少心?为我的每一次晚回家担了多少惊?受了多少怕? 我们给了父母多少回报?难道仅仅是把学习搞好吗?与父母的付出相比,我们的恐怕不如茫茫戈壁与一粒沙? 老师,你埋怨过吗? 老师,你这样做,是为了什么? 老师,你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下,你播下了希望的种子;我们的希望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 老师,我们安全了。可你却在这里把自己的生命留下…… 那天,老师这样来上课 我们心里都不高兴 其实我们也知道心疼老师 你确实没有别的办法 他们这样做,可知道?这不仅仅是自己的耻辱…… 兄弟,你醒醒吧!战争结束了,敌人被赶走了,我们可以回家了! 此刻,看着远方爱人的照片,他很幸福;转眼间,他却永远留在了自己保卫的地下,留下亲人无尽的思念与牵挂。 张善良永远不会忘记1992年,那年10月,他即将分娩的妻子因患感冒住进了医院。当时,要拉上山的油罐已准备好,次日一早出发。医院打电话说妻子第二次住院,即将分娩,是难产,挺危险的。他驾着汽车在高原上飞驰,用一天一夜赶完了5天才能走完的路程。赶到医院时,孩子已夭折。在妻子弥留之际,他含泪问爱人还有什么话说。爱人说,以后,跑山上的路,要慢一些。埋葬了妻子,他又拉上战备物资奔赴前线…… 他们手中托起的仅仅是一个婴孩吗?不!他们托起的是那份责任,是希望! 他们用自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