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作业2: 引入变量: 请给出以自变量 L 替换自变量 z 后的植被辐射传输方程表达形式。 5/14 继续考虑植被中的辐射传输方程: 6/14 式中Ω0为太阳辐射方向,F0为太阳辐射通量,RS(Ω, Ω ’)为土壤二向反射率因子,H为植被冠层高度。 此处F0是波长的函数,为分谱太阳常数。许多参考文献上也写作πF0 δ(Ω-Ω0)的表达及单位? 植被辐射方程如何求解? 当不考虑大气影响(太阳入射不衰减,无天空光入射),上式有边界条件: 植被辐射传输方程求解 首先求解齐次方程解,即考虑辐射在植被中未经任何散射,则方程变为 7/14 根据边界条件,其解(零次散射,记为I0)为: τ为引入的光学厚度: τ(0,Ω)=? G函数与z无关时,τ(H,Ω)=? 零次散射的冠层出射辐射是多少? 利用零次散射解,我们可以求取散射一次的辐射分布。 回顾传输方程: 8/14 及零次散射解中的下行辐射: 将零次散射解中的下行辐射替换传输方程中的多次散射积分项,得到单次散射辐射所满足的辐射传输方程: 变换边界条件,以适应单次散射近似,则综合单次散射辐射所满足的辐射传输方程及其边界条件为: 9/14 设G函数和?函数不随位置而变化,即 此时 ,其中L0为叶面积指数。 作业3: 根据单次散射辐射所满足的辐射传输方程及其边界条件,并设G函数和?函数不随位置而变化,请给出单次散射产生的植被冠层上界 (z=0) 的出射(上行)辐射结果的推导过程。 10/14 这里我们只关注植被冠层上界 (z=0) 的出射(上行)辐射,通过求解方程,得: 11/14 引入双向反射率因子(与BRDF差?)定义: 则可以得到分别对应于零次散射和单次散射的双向反射率因子 : 热点? 在辐射传输方程求解中,零次、一次散射近似解往往具有重要价值,这不仅在于它反映了辐射传输的基本特征,而且它是某些数值解法(如迭次散射近似,SOSA)的基础。同大气一样,植被辐射传输方程的单次散射近似也具有解析解,而且集中反映了植被二向反射特征,因此我们常常对其作精确化处理。多次散射的求解比较复杂,一般无法用解析表达式表示,通常只是做近似处理。 若已求得零次散射反射率R0、一次散射反射率R1、多次散射反射率Rm,则冠层反射率为: 12/14 R = R0 + R1 + Rm * 第二章 植被遥感模型 遥 感 物 理 第三节 冠层反射率模型—辐射传输模型 Canopy Reflectance (CR) Model – Radiance Transfer Model √ §2.3.1 冠层反射率模型 §2.3.2 植被辐射传输中常用参数 §2.3.3 植被辐射传输方程及解 §2.3.4 Nilson–Kuusk模型 我们如何定量地研究植被覆盖区域的反射特征? 植被遥感中,从一开始就被普遍认同和采用的方法是,利用植被反射光谱在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上明显的不同,构建遥感植被指数,在研究纠正植被形态、土壤光学特性、太阳位置以及云和大气等影响的基础上,反演地表状况,用以与各种植被变量(包括LAI)、植株生物量、植被覆盖度、光合组织总量、光合有效辐射和初级生产力等因子进行相关。这种方法抓住了植被的光谱特征,简单而明确,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易于为大多数研究者所接受。目前开展的大部分植被遥感的研究工作都是从这方面展开的。 1/11 如果我们遥感专业的研究生只懂植被指数,那么遥感专业就可以取消了。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遥感也象其它学科一样,经历着从简单到复杂、从定性到定量的发展过程和发展趋势,尤其是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更是如此。以植被指数、光谱-地物相关方法为代表的工作是在实验数据和感官经验的基础上完成的,缺乏一套有力完整的理论体系作支撑,因而是经验或半经验的。其理论基础是统计相关,其根本弱点在于主观性和片面性,具有数据的局限性和结果的难以重复性。随着遥感定量化呼声日高和遥感手段的日益丰富完备,迫切需要发展有物理意义的理论模型,解决植被遥感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11 在研究植被等地物的光谱特征时,人们逐渐发现了“同物异谱、异物同谱”的现象,地面测量的光谱曲线与实际遥感测量的光谱曲线很难一一对应。研究者考虑到这种现象可能是混合象元引起的,于是引进了混合象元模型及其求解方法。在混合象元中,植被的反射率是已知的。 但是实际上,由于植被反射率是由叶片、下层土壤等形成的综合因素,即植被区域不是一个平面刚体,辐射是可以穿过冠层表面的,通过各种散射后,再从冠层上界逸出,被传感器所接收。因而形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