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血液本科教学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章 血液 Blood 第一节 血液生理的概述 血液与内环境的稳态 一、血液的组成 血液由血浆(plasma)和血细胞(blood cell)组成 红细胞比容(男40-50%,女37-48%) 血量: 约占体重的7-8% 约4.2-4.8L (一)血浆的化学成分 血浆蛋白(plasma proteints)(65-85g/L) 白蛋白(40-48g/L)、球蛋白(15-30g/L)和少量的纤维蛋白。 白蛋白/球蛋白:1.5-2.5 血浆蛋白作用:形成胶体渗透压;结合激素;运输;参与血凝、抗凝和纤溶;参与免疫;营养。 (二)血细胞 二、血液的理化特性 (一)比重 (二)粘度 (三)血浆渗透压: 正常约为300mOsm/Kg.H2O=770KPa 血浆 血浆 组织液 细胞内液 等张和等渗溶液 晶体渗透压: 作用:维持细胞内外水平衡。 胶体渗透压: 作用:维持血管内外水平衡。 约3.3KPa(1.5mOsm/Kg.H2O) 4、血浆PH值 正常值:7.35-7.45 主要缓冲对:NaHCO3/H2CO3 其它: 蛋白质钠盐/蛋白质、Na2HPO4/NaH2PO4、 Hb钾盐/Hb 、HbO2钾盐/HbO2、 KHCO3/H2CO3 、K2HPO4/KHPO4等 调节器官:肺、肾 第三节 生理性止血 一、生理性止血(hemostasis): 小血管破损后引起的出血在数分钟内会自行停止,这种现象称生理性止血。 过程: 1、损伤局部及附近血管收缩(血小板、内皮细胞释放的5-HT、TXA2、内皮素等) 2、血小板粘附、聚集形成松软止血栓 3、血液凝固 血小板在生理止血中的作用 血小板的功能 1.粘附:血小板与非血小板表面的粘着 血管破损→胶原纤维暴露→血小板粘附 2.聚集:血小板彼此粘着的现象 生理性的致聚剂有:ADP,Adr,5-HT,组胺,胶原,凝血酶,PG等。 3.释放: 二、血液凝固 (一)凝血因子(blood clotting factor) 血浆和组织中直接参与血液凝固的物质 凝血因子: 除FⅣ与磷脂外均为蛋白质 Ⅱ、Ⅸ、Ⅹ、Ⅺ、Ⅻ为酶原 除FⅢ外,均存在于血浆中,多数在肝合成 Ⅱ、Ⅶ、Ⅸ、Ⅹ合成需Vk (二)血液凝固(blood coagulation)? 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成不能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 血清(serum): 2.凝血过程 可分为三个阶段: (1)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 (2)凝血酶的形成 (3) 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 两个途径: 内源性凝血途径:起动因子FⅫ 外源性凝血途径:起动因子Ⅲ和Ⅶ 血友病:A(Ⅷ) B(Ⅸ) C (Ⅺ)? 影响血凝的因素:温度、凝血表面、凝血因子、Ca2+ (三)血液凝固的调控 1、血管内皮细胞的抗凝作用 合成硫酸乙酰肝素 凝血酶调节蛋白 合成分泌TFPI 合成释放PG、NO 合成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2、纤维蛋白吸附、血液稀释、单核巨噬系统吞噬作用 3、生理性抗凝物质 (1) 丝氨酸蛋白抑制物 主要有抗凝血酶Ⅲ ,C1抑制物、а1抗胰蛋白酶、а2巨球蛋白等 抗凝血酶(抗凝血酶 Ⅲ):由肝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分泌 作用:其精氨酸残基与ⅨⅩⅪⅫ的丝氨酸残基结合,使其失去活性 (2)蛋白质C系统 主要包括蛋白质C、凝血酶调节蛋白、蛋白质S和蛋白质C抑制物。 作用:灭活因子Ⅷ和Ⅴ (3)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 来源:小血管内皮细胞 作用:结合Ⅹa后抑制Ⅶa-组织因子复合物 (4)肝素 酸性粘多糖,由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生成 作用: 1)增强ATⅢ 与ⅨⅩⅪⅫ的结合 2)刺激血管内皮细胞TFPI的释放 (五)纤维蛋白溶解(fibrinolysis) 概念:纤维蛋白溶解、液化的过程 纤维系统的组成:纤溶酶原、纤溶酶、纤溶酶原激活物和抑制物 纤溶过程 1.纤溶酶原激活 激活物: (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由小血管内皮细胞合成释放 (2)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由肾小管和集合管产生 (3)依赖因子Ⅻ的激活物,如激肽释放酶等 2.纤维蛋白溶解 底物:纤溶酶原及纤溶酶,对凝血因子Ⅱ、Ⅴ、Ⅷ、Ⅹ、Ⅻ等有一定的降解作用。 降解产物:可溶性小肽,部分具抗凝活性 3.纤溶抑制物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血管内皮细胞产生,可与t-PA 及尿激酶结合使之灭活。 Α2抗纤溶酶:肝产生,与纤溶酶结合抑制其活性。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血型和输血 ABO血型系统 Rh血型系统 输血原则 交叉配血试验

文档评论(0)

a1335558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