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江苏省海岸带特征概述
一、自然环境特征
1、地理位置
江苏海岸带北起苏鲁交界的绣针河口,南抵长江口北支寅阳角,包括连云港、盐城、南通3市所辖全部行政区域,陆域面积 3.25万km2,海岸线长954km,占全国大陆海岸线的5.3%。
2、海岸带特征分析
1)地质概况
江苏沿海以淮阴一响水断裂为界,分属华北地台及扬子准地台两大构造单元。除赣榆的石桥、秦山岛等地出露太古界地层和后云台山、东西连岛等地出露元古界地层外,其余地区几乎被第四纪沉积物所覆盖.。
江苏分属华北坂块、苏鲁造山带和下扬子板块。两板块的拼接为印支期,下扬子板块向华北板块之下呈楔形插入,板块之间海槽逐渐萎缩消亡,沿拼接带自深而浅形成高温超高压变质带( 以榴辉岩为代表) 、低温高压变质带( 以蓝晶石片岩为代表) 和韧性剪切带。地质时代表明主拼接期为晚三叠世卡尼期—瑞替期。而扬子板块北缘海相沉积消失的最后时间为晚二叠世。从古地磁视极移曲线对比看,两板块可能相近或相连大致亦在晚二叠世以来。俯冲、挤压、拆沉、翻转形成了印支期拼接的古盆岭构造,即东海杂岩带( 造山带主体) 和灌云—云台大复向斜( 倒转—同斜,轴向南东倾斜,但坳陷带缺失三叠纪—侏罗纪沉积) 。三叠系—侏罗系见于淮阴—响水口一线以南地区。
2)海岸地貌
:江苏海岸类型除基岩海岸(4%)和砂质海岸(3%)外,93%为粉砂淤泥质海岸(884 km),其中堆积型粉砂淤泥质海岸长571 km。
砂质海岸分布于赣榆县绣针河口至兴庄河口,岸线长30公里;
基岩海岸分布于连云港市西墅至烧香河北口,岸线长40公里,19座基岩岛屿也主要分布于连云港附近海区;
全省大部分海岸为淤泥质海岸,岸线长884公里,其中淤涨和相对稳定海岸占74%,滩涂宽阔。岸外有巨大的南黄海辐射沙脊群,海岛26座。
根据地貌的成因特点,本区主要为堆积地貌,其中北部为古黄河、古淮河泛滥堆积,南部为长江冲积物堆积;少量为构造剥蚀地貌,位于连云港市境内丘陵的山前地带和海洲湾水下浅滩。
另外,南黄海辐射状沙脊群南北长达200 km,东西宽90 km,海区水深可达25 m,海域水深在0-40米,以弶港为中心向外呈辐射状分布。
江苏海岸平原为基岩港湾点缀的冲积-海积海岸平原,地貌框架为“一山两洲夹两原”。“一山”指北部海州湾沂蒙山地余脉云台山;“两洲”指废黄河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两原”指北部海州湾海积平原和中部盐城海积平原,由此构成江苏海岸带的地貌框架。北部绣针河与灌河之间为海州湾海积平原,灌河与射阳河之间为废黄河三角洲,射阳河与北凌河之间为盐城海积平原,北凌河与长江为长江三角洲。江苏海积平原宽阔,西起盐城市的龙岗至阜宁白沙一线,东抵现代海岸,东西宽约50km。
近海海底划分为海州湾、黄河水下三角洲、辐射状沙洲和长江水下三角洲四个地貌区。海州湾海底地貌区位于海州湾东南部和连云港以东的部分海区,主要的地貌类型有水下浅滩、海底残留沙平原和古河道二种。黄河水下三角洲位于新洋港口以北至北纬的海域,主要的地貌形态有废黄河口沉溺二角港、废黄河水下三角洲和古黄河三角洲等。辐射状沙洲分布在新洋港至遥望港海岸以东,发育在古黄河和古长江三角洲上,是江苏海岸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遥望港日以南岸外为长江水下三角洲地貌区,主要地貌类型有长江北支汊道、现代水下三角洲和古长江二角洲。局地海流受到海底地貌的控制。
3)水文动力
a.潮汐
射阳河口附近海域最大可能潮差最小,约300-350cm,往南逐渐增大,江苏南部沿岸最大可能潮差约500-700cm,外海为400-5O0cm;最大可能潮差最大值在弶港海域一带,如小洋口附近最大可能潮差达700cm。射阳河口往北,最大可能潮差也逐渐增大,在海州湾最大可能潮差为600一650cm。
江苏沿海潮流,南受东海前进潮波控制,北受黄海旋转潮波控制,两者在中部弶港一带岸外辐合。沿海潮汐类型,北部沿海多属不正规半日潮,小部分区域是正规半日潮,如废黄河口以北为规则半日潮,连云港、小丁港附近海域;靠近无潮点附近沿海为不规则半日潮,主要分布在滨海港、射阳河口海区。无潮点局部海域为不规则日潮,南部海区受东海传来的前进波影响,为规则半日潮。全省沿海高潮间隙为7~12小时,闸下平均高潮位1.27~4.61米,平均低潮位-1.67~1.22米。平均潮差2~3米。弶港至小洋口一带为潮差最大区,平均潮差达3.9米以上。小洋口外实测最大潮差达9.28米。
b.波浪
1、全年盛行偏北向浪,风浪为主的混合浪。
2、最大波高分布特征:3米等值线基本沿海岸及沙洲区外轮廓线分布,离岸约20公里,由海向岸波高迅速减小。
3、平均波高和平均周期年变化不显著。
c.泥沙
1、江苏沿海岸外浅海泥沙含量较高,夏季平均含沙量大于0.1克/升,冬季平均高达0.3克/升。
2、大致以辐射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