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章 空管监视系统 5.1 雷达监视原理 5.2 自动相关监视系统(ADS) 5.3 ADS与雷达数据融合处理 5.4 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系统(ADS-B) 第五章 空管监视系统 5.1 雷达监视原理 5.2 自动相关监视系统(ADS) 5.1 雷达监视原理 RADAR(RAdio Detection And Ranging) 任务:发现目标,测量目标 种类:一次监视雷达和二次监视雷达 一次监视雷达是反射式雷达 二次雷达也叫空管雷达信标系统 5.1 雷达监视原理 一次雷达工作方式:雷达发射无线电波,经空间传播至目标,目标被电波照射后辐射二次电波并沿雷达发射反方向返回,雷达接收机接收返回信号,确定目标位置。 一次雷达在显示目标时,目标大小和亮度受到目标和天线间距、大气相对传导性、目标的雷达截面积、地面杂波等等因素影响,并且无法识别目标身份,难以满足空中交通管理要求。 5.1 雷达监视原理 二次雷达工作方式:由地面询问机和机载应答机配合而成,采用的是问答方式。 地面二次雷达发射机发射1030MHz的脉冲信号,向机载设备发出询问;机载应答机接收到有效询问信号后产生相应的频率为1090MHz的应答信号并向地面发射。地面接收机接收到应答机信号,经过计算机系统处理后获得所需信息。 5.1 雷达监视原理 二次雷达系统相对一次雷达的特点 发射功率较小 二次雷达的工作与飞机的反射面积无关,对同样工作距离,二次雷达地面发射功率比一次雷达小得多。 不存在目标闪烁现象 二次雷达回波是由机载应答机主动辐射的信号形成,不是目标反射能量形成,因而与目标的反射面积无关,回波不会由于目标姿态变化及散射而忽强忽弱,避免闪烁现象。 5.1 雷达监视原理 二次雷达系统相对一次雷达的特点 干扰杂波较少 二次雷达系统的接收频率和发射频率不同,各种地物、气象目标对1030MHz发射的反射信号,不会被1090MHz的接收机所接收,基本上没有上述杂波干扰。 提供的信息丰富 距离和方位信息 飞机代码信息 飞机气压高度信息 5.1 雷达监视原理 二次雷达发射成对脉冲,不同时间间隔确定不同工作模式 民航目前使用A、C模式,新航线系统出现S模式 5.1 雷达监视原理 二次雷达系统的应答机在接收到询问信号后发出不同形式的编码信号 应答信号是一个脉冲序列,它的第一和最后一个脉冲标分别标识起始与终止,除中间一个脉冲备用外,其余12个脉冲组成一个八进制编码系统,形成一个4位数编码。 A模式询问脉冲,应答代表飞机识别号码 C模式询问脉冲,应答代表高度 5.1 雷达监视原理 应答脉冲序列 5.1 雷达监视原理 旁波瓣干扰问题 二次雷达的旋转天线在发出信号时,主波从正前方发出,同时在主波周围发射低能量旁波瓣,如果应答机对这些波瓣应答,会出现假信号。 设置一根全向天线,在询问脉冲对的第一个脉冲后2μs发出脉冲,强度与脉冲对相等,如果应答机接到3个脉冲强度相等,表明收到的是主波瓣的信号,给予回答;如果收到的信号中,中间一个强而前后弱,表明收到的是旁波瓣的脉冲,不予回答,从而避免干扰。 5.1 雷达监视原理 旁波瓣抑制图示 5.1 雷达监视原理 应答信号混叠问题 在询问信号作用范围内的飞机,会对询问信号做出近似同步的应答,在显示上造成应答信号混叠 原因:询问应答信号过于简单;未指明对哪架飞机询问 S(选择)模式二次雷达有效地解决该问题 5.1 雷达监视原理 在一般二次雷达的应答信号中,可以容纳的飞机标识号最多为212=4096。S-SSR的询问信号格式: 在询问脉冲对之后,有一个时间长度为15或29μs的数据块,相应的包含56比特或112比特,24比特用来表示飞机标识号,可以容纳的飞机数为2241677万)。 5.1 雷达监视原理 雷达管制的发展 尽管A/C模式二次雷达系统已经使雷达管制员能知道飞机的代号和高度,但是对于飞机的飞行计划依然要依靠飞行进程单来实现,这种雷达管制为半雷达管制,在20世纪70年代后二次雷达系统使用了计算机,才实现了全自动化。 20世纪70年代初计算机技术和雷达结合实现了计算机化的雷达系统。该系统把一次雷达和二次雷达数据都输入数据处理系统,计算机接收三个方面来的数据,分别为一次雷达信息、二次雷达信息、航管中心输入的飞行计划。管制员可以在雷达屏幕上得到飞机全部有关数据。 5.1 雷达监视原理 对一个管制中心的管制空域,一般多部雷达才能覆盖该空域,一个飞行目标往往同时被几部雷达所捕获 雷达数据处理系统(RDP)和雷达前端处理器(RFP)可对多雷达航迹环境进行处理: 处理输入的雷达数据 监测输入线路的质量 从C模式获取高度航迹 多雷达航迹的融合处理 告警功能(冲突、最低安全高度、危险区等) 航迹与飞行计划集成 5.1 雷达监视原理-利用雷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封隔器及分层工艺管柱简介.ppt
- 伏安和极谱分析.ppt
- 地产公司61儿童节活动的策划方案.ppt
- 妇产科护理学学习绪论.ppt
- 妇幼保健围产保健.ppt
- 腹部损伤病人护理本.ppt
- 地方性氟中毒《流行病学及监测方法》.ppt
- 腹股沟疝患儿术后并发症预防.ppt
- 典型冶金机械设备维修和故障诊断.ppt
- 腹膜透析适应症.ppt
- 数据仓库:Redshift:Redshift与BI工具集成.docx
- 数据仓库:Redshift:数据仓库原理与设计.docx
- 数据仓库:Snowflake:数据仓库成本控制与Snowflake定价策略.docx
- 大数据基础:大数据概述:大数据处理框架MapReduce.docx
- 实时计算:GoogleDataflow服务架构解析.docx
- 分布式存储系统:HDFS与MapReduce集成教程.docx
- 实时计算:Azure Stream Analytics:数据流窗口与聚合操作.docx
- 实时计算:Kafka Streams:Kafka Streams架构与原理.docx
- 实时计算:Kafka Streams:Kafka Streams连接器开发与使用.docx
- 数据仓库:BigQuery:BigQuery数据分区与索引优化.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