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文章运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请结合文章内容 具体谈一谈。 * (宋)苏轼 威远县第一初级中学 王秀英 研讨课文 记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相与步于中庭。 描写:庭下如积水空明……盖竹柏影也。 抒情:何夜无月……如吾两人者耳。 2、请从叙述部分找出记叙的六要素: 时间: 地点: 人物: 起因: 经过: 结果: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承天寺、中庭 我、张怀民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相与步于中庭 3、作者为什么要夜游承天寺? 4、作者是如何描绘月色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从中可看出这幅月夜图有什么特点? 一是因为月色很美,想去赏月;二是因为作者被贬, 心情郁闷、孤独,想出去走走。 描写夜景之句:庭下如积水空明……盖竹柏影也。 运用比喻的修辞:“积水空明”写出了月光的皎洁, “藻、荇交横”写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生动形象,仿佛身临其境,使人步入一个空灵、皎洁、恬静、淡雅的月夜之中。 月夜图的特点:空灵、皎洁、恬静、淡雅 5、夜游期间,作者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文中找出关键句,体会作者的心情) 欣然起行……欣喜之情 无与为乐者……有点遗憾 遂至承天寺……不假思索中有点激动 寻张怀明……有点急切访友之情 怀明亦未寝……与好友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喜悦 相与步于中庭……一份闲适、一份从容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落寞、自我排遣的达观,种种难言的感情尽在其中。 6、结合背景谈谈你对“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的理解。 “闲人”并非是闲极无聊、无所事事之人,而是指具有闲情逸致,兴趣高雅之人,也包含了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但壮 志难酬,一贬再贬,可见他的无奈与悲凉,他何尝要做一个 闲人呢?赏月只不过是他借月抒怀,自我排遣罢了。所以“闲人”既带有寄情山水的闲静恬适,又带有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情。 7、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本文通过对庭院月光的描写,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 境界,传达了作者微妙而复杂的心境: 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也有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自我排遣的豁达乐观。 二、课堂小结: 苏轼遭遇“文字狱”,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心情抑郁,但是他没有灰心丧气,而是借游赏山水等自然美景来消解内心的郁闷,抚平心灵的创伤,表现了坦荡、旷达、笑对人生的生活信条。学习本文,在感受庭院月夜小景的同时,更感受到了他那从容应对苦难的人格魅力。苏轼用他的经历告诉我们:能让我们在所有的困难中逢春开花,触底生根的只有我们自己。 三、课外拓展 描写一段你见过的月夜美景,注意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4年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比例—比例的应用比例尺(例1).ppt
- 2014年新课标人教版二年级下《乘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课件.ppt
- 《缝个沙包真好玩》综合实践活动第三课课件.ppt
- PAL-PLA-GAL数字逻辑系统.ppt
- 2014人教新目标九年级英语九Unit14-I-remember-meeting-all-of-you-in-Grade-7.(全单元).ppt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课件.ppt
- 《各具特色的欧美美术作品》剖析.ppt
- PEP人教版英语三年级下册Unit6《how-many》课件-A-Let-s-learn.ppt
- 2014新版PEP人教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课件my-school.ppt
- 《公仪休拒收礼物》课件7.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