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绗绔瀛绉涓绗涓唬瀛瀛冲跺害瀛璐瑰欢淇骞撮绛涓归唬被瀛跺苟瀹唬涔涓澶舵汉宸茶绔瀹瀛褰绉颁负搴搴拌瀛缓跺凡缁涓哄杈娟涓瑗垮瀹芦绀艰淼板璁奥涓杞戒瑗垮跺瀛瀛骞村瀛涓勾涓勾瑙缁杈涓勾瑙涓缇浜勾瑙涔翰甯涓勾瑙瀛璋灏涔勾被杈娟寮虹璋澶浠璇灏辨骞村瀛娆勾涓涓勾杈蹇涓勾涓翰杩瀛浜勾翰杩筷涓骞磋瀵瑙杩借揪颁灏辨灏濡涔勾瑙被寮鸿涓璁灏辨澶瓒宠瀛灏瀛涔勾缁涓浜浠界璁拌浇绻璇稿搴搴瀛杈娉瀹藉绛负灏瀛袱澶被唬澶富瑕瀛藉裤澶寮瀛澶杩涓卞逛虫璋澹唬瀛涓哄痉淇痉冲婚寰峰琛瀛冲涔璇疥寰峰琛涓轰浣哄甯姘绘碴版瀛稿璐浜涓澶涓澶骞舵涔
第八章 学 制 科 举
第一节 中国古代学制
学制即学校的教育制度ꎬ 包括学校的性质、 培养目标、 入学条件、 修业年限等各个
方面ꎮ 古代各类学校的学制并无一定ꎬ 历代也有不同ꎮ 夏商时期ꎬ 古人已设立有官办学
校ꎬ 当时称为序或庠ꎬ 到西周时期ꎬ 学校的建制已经较为发达ꎮ
一、 西周官学
«礼记 学记» 中记载了西周时官学的学制: “比年入学ꎬ 中年考核ꎮ 一年视离经
辨志ꎬ 三年视敬业乐群ꎬ 五年视博习亲师ꎬ 七年视论学取友ꎬ 谓之小成ꎻ 九年知类通
达ꎬ 强立而不反ꎬ 谓之大成ꎮ” 用现代汉语说ꎬ 就是 “每年入学一次ꎬ 隔年考核一次ꎮ
一年考察辨明志向ꎬ 三年考察是否专心和亲近同学ꎬ 五年考察是否博学和亲近师长ꎬ 七
年考察是否有独立见解和择友能力ꎬ 这些都达到了ꎬ 就是小成ꎻ 如果九年触类旁通ꎬ 坚
强而不违背师训ꎬ 就是大成”ꎮ 足见那时的官学至少要学习九年ꎮ
儒家经典中关于古代学校设施的记载名目繁多ꎬ 诸如庠、 序、 学、 校、 辟雍、 泮
宫、 瞽宗、 成均等ꎬ 分为小学和大学两大类ꎮ 古代大学的主要成员是 “国子”ꎮ 国子是
公、 卿、 大夫的子弟ꎮ 除国子之外ꎬ 还有一些由地方上选拔来的才士ꎬ 即所谓 “学
士”ꎮ 古代学校所学为德、 道ꎮ 修德ꎬ 即培养道德品行ꎻ 学道ꎬ 即学习知识技能ꎮ 德和
行本为一体ꎬ 道包括艺ꎮ 道和艺分别由师氏和保氏培养教育ꎬ 地方学校则由相应的师、
儒负责ꎮ
二、 两汉太学
两汉太学ꎬ 并无明确的学习年限规定ꎬ 但考试却是十分严格的ꎬ 西汉时每年考试一
次ꎬ 方式是 “设科射策”ꎬ 类似今天的抽签答问ꎬ 分甲、 乙两科ꎬ 以区别程度高低ꎬ 如
发现该学生属于下材或有一种经书不通ꎬ 就勒令退学ꎮ 东汉中期改为每两年考试一次ꎬ
通过者就授予官职ꎬ 未通过者留下继续学习ꎮ
太学的教师ꎬ 主要是博士ꎮ 战国、 秦朝已有博士之官ꎬ 用来管书籍ꎬ 备顾问ꎮ 以对
弟子授业传道为博士的主要职责ꎬ 是从西汉开始ꎮ 作为教官的博士ꎬ 除了讲学授徒外ꎬ
还要奉使议政ꎬ 试贤举能ꎮ 各朝对博士的要求很高ꎬ 汉代规定须熟习经史ꎬ “明于古
今ꎬ 温故知新ꎬ 通达国体” 的一代鸿儒巨贤ꎬ 方能充当博士ꎮ 这些博士一般是通过征
召、 荐举、 选试、 以诸科进、 他官迁调等途径选取的ꎮ 东汉还为博士建筑宿舍ꎬ “光武
初兴ꎬ 愍其荒废ꎬ 起太学博士舍”ꎮ 政府对博士常有酒肉束帛劳赐ꎮ «东观汉记» 和
«前汉书 王式传» 分别有 “每腊诏ꎬ 赐博士羊人一头” “共持酒肉劳式” 的记载ꎮ
太学的主要教材是经史ꎬ 授 “孔子之术ꎬ 六艺之文”ꎮ 以儒家五经作为基本教材ꎮ
为了避免因抄写经籍错漏而引起的纷争ꎬ 东汉熹平四年ꎬ 下诏诸儒校正五经文字ꎬ 刻石
于太学门外ꎮ 这个熹平石经ꎬ 成为当时官定的太学标准教材ꎮ
太学修业年限无统一规定ꎬ 各朝学制亦不相同ꎮ 但各都有一套考试制度、 放假制度
和管理制度ꎮ 西汉每岁一试ꎬ “设科射策”ꎬ 学而优则仕ꎬ 不及格者令其退学ꎮ 东汉则
以通经多寡来决定取舍任职ꎮ 有些弟子屡试屡败ꎬ “结童入学ꎬ 白首空归”ꎮ
三、 国子监
国子监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教育管理机构和最高学府ꎬ 亦称作 “国学” “国子学”ꎬ
“言学以国子名ꎬ 所谓国之贵游子弟学焉”ꎮ 西晋咸宁四年 (公元278年)ꎬ 武帝针对晋
初太学生 “既多猥杂”ꎬ 为了 “殊其士庶ꎬ 异其贵贱”ꎬ 故于太学之外另设国子学ꎮ 北
齐改为国子寺ꎬ 隋炀帝始改为国子监ꎮ 唐宋时ꎬ 国子监作为国家教育管理机构ꎬ 总辖国
子学、 太学、 四门学等ꎮ 元代设国子学、 蒙古国子学、 回回国子学ꎬ 亦称国子监ꎮ 明清
国子监兼具国家教育管理机构和最高学府两重性质ꎮ 明朝国子监规模宏大ꎬ 分南北两
监ꎬ 一在南京ꎬ 一在北京ꎮ 清朝国子监沿袭明制ꎬ 后逐步衰败ꎬ 成了科举的附庸ꎬ 形同
虚设ꎮ 清光绪三十一年 (公元 1905年) 设学部ꎬ 国子监遂废ꎮ
国
在监读书的生徒称监生、 太学生或国子生ꎮ 历代对生徒入学的资格、 来源和名额都
学
有不同的规定ꎮ 唐代 “国子学生三百人ꎬ 以文武三品以上子孙、 若从二品以上曾孙及
精
勋官二品县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