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全球化與新移民 〈遷移的人們〉 David Held等,2007。《全球化趨勢與衝擊》第六章。 遷移的人們 遷移:人類在地理位置上的重置 軍事征服、戰敗逃難、奴隸、冒險… Mcneill:中央/邊陲、菁英/普羅的遷移 壹、全球化與移民 地理廣度:跨區域、跨洲際 潮流強度:菁英或普螺 遷移速度:大規模遷移/個別移民完成時間 勞工移民、難民潮、殖民…/香港97移民 遷移:交通通訊建設與成本、國內/國際監督規範 貳、全球遷移的模式 一、近代之前的全球性遷移:範圍與強度 各大洲、軍事征服、草原游牧/農業定居、民(蠻)族大遷徙、宗教 二、近代初期的遷移:區域性與全球性 歐洲越洋遷移、奴隸販運、亞洲苦力 三、大批遷移的肇端:近代早期到近代 歐洲的生物性擴張:16世紀以降進入美洲、大洋洲 16-18世紀:歐洲的遷移相當緩慢 跨洋遷移、建立經濟體系困難、殖民地不穩定 19世紀初速度規模加快: 廉價定期可靠的運輸、歐洲工業化的勞力過剩壓力、1800年後的人口壓力、殖民地地廣人稀的需求 1850-1914:約五千萬歐洲人 1880年前:主要移民來自西、北歐 1880-1914:東、南歐,特別是義大利 先後的因素與意義(影響) 鄉村貧民移民:國家機構、工會、慈善機構的財務援助 制度化:英國1840成立殖民領地暨移民局、德國效之、海外移民的匯款支助 美國限制亞洲移民:一次大戰前,許多洲政府支持;1920s:最高法院裁決禁止中國、日本、印度移民歸化取得國籍 四、奴隸貿易 歐洲、非洲、美洲悲慘的三角貿易 新大陸原住民人口結構崩潰、新大陸殖民經濟發展的大批勞力需求 1445-1870年間共有900-1200萬奴隸 奴隸的強迫性人口遷移:影響移出地/移入地的社會階層動、政治經濟 五、亞洲人的離散:契約勞工 19世紀中葉苦力系統:賣身契、追求機會 人口壓力 六、區域性遷移和工業化初期 十九世紀末歐洲工業化、各國經濟差距擴大、鐵路時代:增強區域性遷移 各國的移出、移入概況 七、世界大戰期間的遷移 漫長的19世紀,遷移的主要動力是經濟 一戰結束:各殖民地對歐亞非勞工需求減少、民族主義、排外政治:移民限制 俄國革命、戰爭(韓戰、越戰)、民族主義衝突、以阿衝突… 參、當代的遷移模式 一、全球性與區域性的遷移 比法德瑞招募外勞:南歐、北非與土耳其 前殖民地勞工湧入殖民母國:全球性移民 1970s全球經濟衰退,西歐勞工移民減少:依親遷移依然持續 1980s西歐國家移民政策趨嚴 二、遷移潮流的階層化 中東油元經濟、以阿衝突、宗教/軍事/政治衝突難民、亞洲前進美國與澳洲 非洲:殖民地遷移殖民母國、戰亂 拉美:北望美國、南歐移民、區域移民 東歐: 二戰後:旅遊大增、內戰、難民 三、當代遷移的模式:分散而複雜 經濟性移民:OECD國家為目標、層級性 當代遷移:勞力市場需求因素,但1960s以後被戰爭、難民、尋求政治庇護遷移所超越 帝國政策、與殖民地的地理位置 戰後歐洲國家遷移的四重變化: 1.戰爭本身所造成的流離失所 2.1950s經濟性移民增加,並於1970s初期達高峰 3.石油危機打擊、勞力需求下降、移民政策趨嚴限制移民;但依親移民持續 4.1980s移民開始上升,1990s因為經濟繁榮、中東歐與前南斯拉夫動亂、單一市場形成而加強 美國、日本 人口遷移:移民人口組成與工作機會 移入地的經濟階段:早期的卑賤工作、黑手;後期去工業化後的私人服務、幫傭,以及專業菁英移民 肆、全球性遷移的歷史型態:比較研究 帝國政治權利中心軍事擴張的遷移;游牧民族擴張為帝國的遷移 19、20世紀的各國革命、去殖民化運動、奴隸貿易禁止:由亞洲勞力移民補充 推拉理論 一、歷史形式:時空的比較 帝國/殖民地之間:歐洲、美國 19世紀亞洲大移民的人數估計:永久性移民或折返母國? 1820-1920二者共計3500萬,永久性移民僅約1200萬人 現代全球性遷移的高峰: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1880-1914有3000萬歐洲人千往美洲和澳洲,也是亞洲移民高峰 二戰後三個主要移入國:美、德、法 美國人口:1880年5000萬、1900年7500萬、1990年24800萬 移民美國1945-1990約3500萬人 移民德國1950-1988約2450萬人 移民法國1950-1988約2190萬人 重大移民事件的影響:跨大西洋遷移、歐洲的軍事征服與定居、奴隸貿易、亞洲移民等,都是獨一無二 人口方面:對福利國家的影響 排外學者:移民傷害福利國家,排擠就業、瓜分福利資源、榨乾財政 事實:福利國家正經歷老齡化轉型,對勞動力與勞動市場的影響,扶養比上升 移民:緩和OECD國家人口老化的問題 對勞力市場、經濟活動的影響:高技術、高學歷人口的移出 移民匯款:開發中國家1990獲得460億美元 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