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代文论重要作品译文(四)
——宋金元文论译文
《答吴充秀才书》
欧阳修顿首在先辈吴君足下说:前次有辱先辈寄来书信及大作三篇,读后感到浩浩然像有千言万言之多,等到我稍微定下神来仔细一看,才几百字啊。如果不是文辞丰厚,文意雄伟浩然盛大势不可挡,何以能达到这种地步呢?然而还自己担心没有人开导,自感无所适从,这是先辈好学自谦的话啊!
我的才能不足为当时所用,官职不足荣耀于世,我(对人)的批评和赞誉也无足轻重,气势力量也不足打动人。世上要想凭借(别人的)赞誉以自重、凭借(别人的)力量以引进的人,何所取于我欧阳修呢!先辈学问精湛,文章雄伟,都施用于当今,这些又不是靠我的赞誉而被推重、靠我的力量而被引进的。然而先辈却惠然下问,责求于我,难道不是您急于谋求为文之道,以至无暇择人而问了吗?
大凡求学的人,未尝不是为了(儒家的)“道”,但是能到达“道”的境地的人很少。不是“道”离人很远,而是求学的人(过于)沉湎其中,因为文章的语言难以精细工巧而可喜,却容易(使作者)喜悦而自我满足,世上的求学者,往往沉湎于这种情况之中,(文章)一有精细工巧之处,就说:我的学问足够了。甚者甚至于抛弃一切事务,不关心任何世事,说:我是文士,做文章是我的职业。这就是之所以到达“道”的境地的人很少的原因啊!
从前孔子老年时回归鲁国,他作“六经”,只用了很短的时间。然而读《易经》好像没有《春秋》,读《书经》好像没有《诗经》,他用功是何其之少而达到的境地却又如其之高。圣人的文章,虽是(一般人)不可及的,然而大抵是(内容上的)“道”突出而文章不难自己达到佳妙之处。所以孟子一生栖遑奔波,追求于“道”,以至没有时间著书,荀子也是到了晚年才有时间著述文章。像扬雄、王通勉强模仿别人的语言模式,著书立说,这就是“道”未充足而硬要发言著述的例子啊!后世那些不明白事理的人,只是看到前世的文章流传了下来,以为学习的仅是文采罢了,所以愈是用力(于文章的文采),愈是勤勉(学习文章的技巧),反而愈是写不好文章。这就是足下所说的终日不出书房之门,却不能使文章纵横驰骋、挥洒如意的原因是“道”未充足啊!如果“道”已经充足,(文章)就是驰骋于天地之大,沉游于渊泉之深,也是可以无所不到的。
先辈的文章,气势浩荡盛大,可以说是很好的了。而又有志于(追求)“道”,还自谦以为不够广大,如果这样追求不止,孟子、荀子的境地是不难达到的。我学习“道”但未能学到,然而所幸的是我不甘于自我喜悦满足,停滞不前,因为您能够求“道”不止,又用这种精神对我的少许进步加以勉励,所以我实在是万分有幸啊!欧阳修禀告。
提示:欧阳修在这篇文章中主要阐述道与文的关系。他认为文章主要是阐述道与文的关系,强调道对文的重要性,主张文章应该追求“道”,而不应该过分追求文采,进而认为,“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也”。其次,值得注意的是,他不是不要文采,而是说不能“作文害道”,道的修养能够提高文章的文采,他赞扬吴充的文章“辞丰意雄,沛然有不可御之势”,可见他的“充道”还是在于“为文”。另外,他主张要在实践中“充道”,即在实际生活中培养“道”,反对作家脱离实际,在书斋里空谈作文。
《梅圣俞诗集序》(节录)译文
我听世人常说:诗人很少有显达得意的,而多是穷愁困厄的。真是这样的吗?大概是因为世间流传下来的诗,大多是出于古代穷愁困厄之士的作品。大凡才士中胸怀才智,却又不能施展于世的人,大都喜欢放纵自我于山涧水滨之间,身外所见的是虫鱼、草木、风云、鸟兽等的形状类别,往往(喜爱)探求它们的新奇怪异之状;而内心郁结着忧愁感慨愤激之气,以怨恨讽刺之诗寄托他们的兴感情怀,倾诉逐臣寡妇的哀叹,写出了一般人难于言传的感受。大概诗人越是穷愁困厄,写出来的诗就越是精工高妙。这样说来,就不是诗能使人穷愁困厄,倒是诗人穷愁困厄之后才能写出精工高妙的好诗了。
提示:在本文里欧阳修提出了诗“穷而后工”说。诗“穷而后工”的意思是说诗人经过个人生活上的穷愁困厄,接触到了外部世界的人事百态和自然万物,加之自己心中感愤郁积,往往能写出精工高妙的诗歌作品。这一观点可以上溯到屈原的“发愤以抒情”和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而且影响后世韩愈的“不平则鸣”说等等,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中经常提到的一个传统命题。
《六一诗话》(节选)译文
梅尧臣曾经对我说:“诗人写诗虽然可以有各种旨意,但是用语造句却也是很困难的。如果旨意很新颖,语言也很精工,(能够)说出前人所没有说过的话,这才是好诗啊!一定要能够把难以描写的景色之形状描摹得如在眼前,而且一定要能够在言语之外看出蕴含着的不尽的情思,然后才能称得上是(诗的)最高境界啊。贾岛(《题皇甫荀蓝田厅》)诗说:‘竹笼拾山果,瓦瓶担石泉。’姚合(《武功县中作三十首》)诗说:‘马随山鹿放,鸡逐野禽栖。’表现的是山区县城荒凉偏远、仕途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