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203
第九章 中国历代钱币
第一节 货币与钱币
一、货币与钱币的概念
传统意义上的“货币”包括“货”与“币”两个概念,“货”是货物的同义词,而“币”最初指当作礼物使用的帛以及礼物。大约在春秋末年,“币”的含义逐渐开始向“货币”的“币”演变,最终成为货币的“币”。
现代意义上的货币,则指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中自发地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如贝壳、牲畜、兽皮、粮食、布帛、贵金属等用于商品交换的代用品以及历史上的各种钱币和现代社会的各种货币。
“钱币”的概念比货币狭窄。在传统钱币学的概念中,钱币主要指实物意义上的古代金属铸币。银锭等金属称量货币和纸币,按传统钱币学的说法并不属于钱币的范畴。然而随着钱币学的研究的深入以及钱币收藏范围的扩展,“钱币”的含义逐渐扩展到贵金属货币、纸币以及近代采用机器冲压工艺生产的机制币的范畴。
在中国历史上,表示货币或钱币的文字有货、币、钱、泉、钱币、货币等。
中国货币形式多样,一般可分古钱、金银币、纸币和铜元四大门类,一般来说,古钱多指近代机制币产生之前的铜铸货币,在中国历史上流通时间最长;金银币作为称量货币,在先秦时期已经进入流通领域;机制币的流通虽不过十数年,但在中国钱币史上的地位不可小觑。中国还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纸币的国家,商品流通和印刷业的发展,促进了纸币的发行与流通。
二、中国历史上的货币制度
货币是随着商品的流通自发地产生的。中国早期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各个阶段,曾经有许多物品起过交换媒介的作用,如毛皮、牲畜、珠玉、贝壳等。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正如西汉文学家司马迁所说:“农工商交易之路通,而龟贝金钱刀布之币兴焉。”(《史记·平准书》)
中国钱币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传统,品种之繁,数量之巨,殊为惊人,具有典型的东方文化特征。其中不乏世界上最先进的发明和创造,同时直接影响着周边国家的钱币铸造和流通。
中国古代钱币的流通一直以铜钱为主流,贵金属货币的使用则廖若晨星。明中叶以来,白银上升为主要货币,可是铸造形式囿于银绽,这种成色重量不一的称量货币使用不便。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钱币较多地受到西方钱币文化的影响,经历了一系列的币制改革。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仍然未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始终没有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钱币紊乱的状态。人民币的诞生是中国钱币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真正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统一的、健全的货币制度。人民币作为唯一流通的法定货币,在国内外赢得了崇高的声誉。
第二节 原始社会与先秦钱币
先秦指公元前221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前这一漫长的历史时期。它包括我国的奴隶社会和由奴隶社会过度而来的早期封建社会。
先秦时期的货币有实物货币和金属铸币等形态。
一、实物货币
实物货币是在长期的物物交换过程中逐渐产生的。大约在商代,天然贝逐渐成为实物货币的主要形态。商代最常见的贝币是一种齿贝,背面往往磨平,或钻一穿孔,以便于携带。其名为“货贝”。贝币的计数单位为“朋”,一般认为十贝为一朋。由于真贝数量不够,人们又选用仿制贝代替,其中有蚌贝、骨贝、铜贝等。铜贝是金属铸币的滥觞,它的出现,奠定了用青铜作为古代主要币材的基础。甲骨卜辞和青铜器铭文中,常常见到“赐贝”和“用贝”的记述。
二、金属铸币
春秋以后,商品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以青铜作为主要原材料的金属铸币开始盛行。
先秦时期的金属铸币主要有布币、刀币、圜钱与蚁鼻钱。
春秋到战国早期,宗周(陕西)地区和韩、赵、魏三国主要使用布币,燕国和齐国主要铸行刀币,秦国使用圜钱,楚国使用蚁鼻钱和爯金(称量货币)。但到战国中期以后,都市繁荣,交通发达,商品交换频繁,各地区原有铸币形制发生变化,地区间差异被打破。
战国晚期,各种铸币的形式都趋于圜钱。随后方孔圆钱出现,原先多种多样的铸币逐渐向这个形式靠拢。
1.布币
布币由农业生产工具鎛演变而成。春秋时期的空首布,基本上是周王室及郑、晋、卫、宋等国的铸币。空首布的首部是空心的,保留了农具可插木柄的造型痕迹。空首布的形制可分耸肩尖足布、平肩弧足布与垂肩弧足布,大小不等。
空首布在战国以后逐渐被平首布取代。平首布种类多,一般有方足布、尖足布、圆足布(包括三孔布)之别,主要在韩、赵、魏及秦国流通。当时楚国北部地区使用体形狭长的平首布,大型的称“殊布”,小型的由两枚小布四足相接,称“连布”。
2.刀币
春秋战国的刀币,由实用刀削转化而来,形状如刀,刀柄端有环。
齐国首先创行刀币,接着是燕国和赵国。齐刀的特征是体大厚重,边缘隆起,币面文字中有“法化”字样。燕国起初使用刀尖细长的尖首刀,币面无固定文字,统一铸币权后铸造有“明”字的明刀。赵刀比较平直,被称为“直刀”。
3.圜钱与蚁鼻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