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8
“登轼而望之”的训诂与考古考察
汪 少 华
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
提要:《左传》“登轼而望之”的“登轼”,今人或以为“轼”不可登而将“登”与“轼”点断,释“轼”为凭轼;或以为“登”当释为“凭”,“登轼”即凭轼。较为普遍的意见则是根据《考工记》以及清儒考据结果予以反驳,认为轼可登,是述宾结构(登上车轼)。本文考察近年出土先秦车舆的形制,吸收考古学的相关成果,对轼可登的理据有所补正,并且针对释“登”为“凭”的证据予以商榷。
关键词:轼 登轼 凭轼 輢 车舆 乘石 青铜剑 立乘 登陴 登徒 登木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对于《左传·庄公十年》“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有过一场讨论。王泗原(1978)质疑旧读,认为应标点为“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一、轼是车上前边的横木,用来扶手的。只是手握的一根木棍,不可以站脚。而且更高处再没有可以把手的东西,即使“登轼”,也得腾跃而上。即使上了,脚既站不稳,身子又四面无依傍。所以实在不可登,登一定会摔下来。二、“下视”连读,就是以“下”作“视”的状语。从车上(即使站在轼上)向下看,被车身遮蔽了,实在看不见齐军车的辙迹。三、下文“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明说视的是辙,望的是旗。辙迹在地面,最低;旗建在车上,最高。而人在车里,可是说视辙向下视,望旗倒“登轼”,不近情理。所以那样读法是讲不通的。“下”是下车。“登”是说视其辙之后再上车。“轼”是凭轼。《吕氏春秋·期贤》“过段干木之闾而轼之”,《史记·魏世家》“客段干木,过其闾未尝不轼也”的轼的用法同。轼之也就是轼而望之。这轼字也作式,《礼记·檀弓》“夫子式而听之”便是。“轼而望之”与“式而听之”句法同。
此文发表后,反驳者众多。陈富槐(1979)从“轼”的形制入手:
据《周礼·考工记·舆人》的记载,古代马车的车厢,形为半框,前面和两旁有木板作屏蔽,后面开口给人上下车。车厢分前后两部分,前部分占车厢深度的三分之一,围住这部分的前面和两旁的木板上,镶有木条,这就是轼。后部分占车厢深度的三分之二,它的两旁的木板可以倚靠身体,叫做“輢”。“輢”上镶有横木,叫做“较”。“较”比轼高(参见戴震《考工记图》)。由此可知,“轼”不能简单地说“只是手握的一条木棍”;而且人登上“轼”,一脚踏在前面,一脚踏在左旁或右旁,手又有“较”可扶靠,完全不会摔下来。江永《周礼疑义举要》也曾指出:“车前三分坠之一皆可谓之式(轼),其实,式木不止横在车前,有曲而在两旁,左人可凭左手,右人可凭右手者,皆通谓之式。……军中望远亦可一足履前式,一足履旁式。”这里的“坠”,指车厢的深度。①
彭延铭(1979)引据《资治通鉴》“每过段干木之庐必式”胡三省注:
《记·曲礼》:国君抚式,士下之。注云,升车必正立,据式小俛,崇敬也。师古曰:式,车前横木。古者立乘;凡言式车者,谓俛首抚式,以礼敬人。孔颖达曰:式,谓俯下头也。……于时立乘,若平常则凭较,故《诗》云“倚重较兮”是也。若应为敬,则落隐下式,而头得俯俛,故《记》云“式视马尾”是也。
认为:从上述一系列解释来看,除了共同肯定“轼”是手扶的横木以外,还共同强调“凡言轼车者”就是低下头,“以礼敬人”。并强调“式视”也只能看到马尾那个地方,“若平常则凭较”。王泗原所举两例中的“轼”应该解释为低头抚式,以表示敬意,那么,说它和“登轼而望之”的“轼”用法相同,就说不通了。曹刿对齐军不能表示敬意,自不待言。低着头也是说不通的,因为下文有“望其旗靡”一句。“望其旗靡”有抬头远望的意思,低着头“望其旗靡”是不可能的。鉴于此,不能说它们的用法相同。“登轼而望之”的“轼”字只能认为是名词。
潘煦源(1979)考察《左传》中动词“登”(作“从低处到高处”解)的用法,有带宾语和省宾语两类,前一类不可能在“登”后断句,后一类一般应在“登”后断句,但这么一来,“轼而望之”的文义就说不通了。所以应把“登轼”看作是“登上车轼”。
钱文辉(1979)着眼于“轼”的形制,且补充出土实物与文献用例:
所谓“凭轼”,就是把手放在车前横木上,身首微俯。这在春秋时是乘车者用以对所遇的人、事、物表示恭敬的一种特有动作。曹刿是在长勺之战中观察敌军败退的情况,根本无须表示恭敬,用不着凭轼。
“登轼”不能分读,“轼”不能作凭轼讲,这不仅因为曹刿在当时的情势下不可能用凭轼来表敬,而且因为春秋时有“兵车不式”(《礼记·曲礼上》)的规定,兵车上根本不允许凭轼。孔颖达曰:“兵车尚威猛,宜无推让,故不为式敬也。”曹刿与鲁庄公共乘一兵车,他不会当着国君的面破坏“兵车不式”这条规矩。再有,凭轼,则“头得俯俛”“首必俯”,叫曹刿凭轼,脑袋俯下,还怎么能“望”见齐军之“旗靡”呢?
郑玄说:“兵车之式,围七寸三分寸之一。”根据解放后出土的实物(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临床医学 《门静脉高压症》教学课件.ppt VIP
- 最新:机械通气患者转运课件.pptx VIP
- 最新清晰版ISO50001(中word版).docx VIP
- (高清版)DB44∕T 2598-2024 《省级体育社会团体建设规范》.pdf VIP
-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施工工艺.pdf VIP
- 装修贷款业务培训.pptx VIP
- 建筑施工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完整共十张).pdf VIP
- 最新清晰版ISO50001(中文PDF版).pdf VIP
- 磁性材料分类与应用.ppt VIP
- Unit 2 Learning English is fun! 单元拔尖检测(含答案及听力音频)冀教版英语七年级上册.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