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三二节β内酰胺抗生素的生产.ppt

  1. 1、本文档共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溶解度 青霉素游离酸在水中溶解度小,易溶于有机溶剂。 青霉素成盐易溶于水和甲醇,可溶于乙醇。 (3)降解反应 很不稳定,遇酸、碱或加热都易分解而失活。 青霉素碱性降解产物青霉噻唑酸能和4分子碘作用——碘量法(用于测定青霉素含量)。 (4)紫外吸收光谱 青霉素G钠盐: 在252nm、257nm、262nm有弱的吸收峰(苯乙酰基)。 在320nm有吸收峰(分解的青霉稀酸)。 在280nm有吸收峰(降解产物青霉噻唑酸的同分异构体青霉胺缩醛酸)。 (5)毒副反应 ①青霉素的毒性很低,其钾盐大量静注易引起高血钾症。肌内注射局部疼痛。 ②赫氏反应,治疗螺旋体病出现症状加重,与内毒素释放有关。 ③最常见的为过敏反应。  临床应用青霉素类时,较多出现过敏反应,包括皮疹、药物热、血管神经性水肿、血清病型反应、过敏性休克等,统称为青霉素类过敏反应,其中以过敏性休克最为严重。过敏性休克多在注射后数分钟内发生,症状为呼吸困难、紫绀、血压下降、昏迷、肢体强直,最后惊厥,可在短时间内死亡。 为防止各种过敏反应,应详细询问病史,并进行青霉素皮肤过敏实验。对无青霉素过敏史者,成人7日内未用过青霉素者,小儿3日内未用过者应进行皮肤过敏试验。 曾有青霉素过敏史或皮试强阳性者,10年内不宜再做皮试,十年后也应谨慎。 即使是皮试阴性病人,在用药过程中还有可能发生过敏反应。 青霉素过敏的抢救——肾上腺素   一旦发生过敏性休克,应立即肌肉或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0.5~1 mL(小儿酌减),必要时可重复注射或静脉注射,并根据需要进行输液、给氧、滴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注射给药后应严密观察,病人20分钟无反应方可离去,如遇任何类型的过敏反应或病人主诉不适,应停药进行适当处理。 肽聚糖 肾上腺素 激动支气管平滑肌的β2受体,引起支气管平滑肌松弛,并能抑制肥大细胞释放过敏物质如组胺等。此外本品还可收缩支气管粘膜血管而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有利于消除支气管粘膜水肿。 肾上腺素是一种激素和神经传送体。肾上腺素的一般使心脏收缩力上升,心脏、肝、和筋骨的血管扩张和皮肤、粘膜的血管缩小。 青霉素过敏反应 THANK YOU SUCCESS * * 可编辑 四、青霉素的生产工艺 孢子制备 种子培养 发酵生产 发酵液 预处理 发酵滤液 提取纯化 青霉素 (一)孢子制备 1、青霉素生产菌种 点青霉(Penicillium notatum):产量低,表面培养只有几十单位,液体培养2U/ml。 产黄青霉菌(P. chrysogenum):生产能力高,120U/ml。 诱变产生的WisQ176:生产能力更强,可达1000~1500U/ml。但它分泌黄色素,影响产品质量。后经继续诱变,得到不产生色素的变种51-20,成为生产菌种。 基因工程菌改良加之发酵工艺改进,当今产量可达85000U/ml。 2、菌种保存 分生孢子,真空冷冻干燥。 3、孢子制备 25℃,7d。孢子成熟。采集,干燥,保存。 (二)种子培养 1、一级发酵  目的:让孢子萌发形成菌丝,制备大量种子。 2、二级发酵  目的:使青霉菌丝体继续大量繁殖,供发酵生产用。 (三)发酵生产 方式:分批发酵、补料-分批发酵、半连续发酵、连续发酵 目的:继续大量繁殖菌丝体,主要使生产青霉素。 过程控制   1、产黄青霉菌的生长代谢时期   2、培养基的影响及控制   3、培养条件的影响及控制   4、发酵时间 1、产黄青霉菌的生长代谢时期 (1)菌丝生长繁殖期 菌丝生长旺盛,几乎不分泌青霉素。 (2)青霉素分泌期产物合成 降低菌丝生长速度,限制糖的供给。 (3)菌丝自溶期 细胞破裂溶解,内容物(包括青霉素)释放到发酵液中。 2、培养基的影响及控制 (1)C源 葡萄糖(葡萄糖母液、工业葡萄糖)、乳糖、蔗糖、阿拉伯糖、甘露糖、淀粉和天然油脂等。 乳糖较葡萄糖氧化缓慢,对青霉素的合成有利,但价格较高,普遍使用有困难。 (2)N源 花生饼粉、棉籽饼粉、玉米浆(这是青霉素发酵最好的氮源,含有多种氨基酸。但不稳定) 2、培养基的影响及控制 (3)无机盐(硫、磷、钙、镁、铁) ①影响:铁离子对青霉素的合成有明显的影响 ②控制:铁离子浓度控制在30~40μg/ml 有时还要添加前体物质,如苯乙酸和苯乙酰胺等。因有毒,加入量不能大于0.1%。 3、培养条件的影响及控制 (1)接种量 10~15% (2)温度 菌丝生长:30℃ 青霉素合成:20℃ 变温控制法:26℃(前期) 24℃(后期) 3、培养条件的影响及控制 (3)pH   pH 6.7~7.2(前60h)   pH 6.7(后期) 控制:①pH值过高,加糖、天然油脂     ②pH值较低,加CaCO3

文档评论(0)

iua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