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北大边缘人”生存现状透视_综合教育论文_范文先生网
[千龙网记者于振华1月5日报道] 日前,北京大学三角地贴出的“大量学生床位出租转让”的广告,引起千龙网记者的极大兴趣。在深入采访当中,一群没有北大学籍、却又和北大学生一样学习的“北大边缘人”浮出水面,然而他们的生活都非常艰辛。到底是一种什么力量在吸引着他们?
没有“绿卡”的北大“偷听生”
?柳哲是因为研究曹聚仁才来北大的
只有高中学历的柳哲,是“北大边缘人”的倡导者,也是“北大边缘人”浮出水面的见证人。他在北京大学生活了8年,但是,他没有交一分钱上学,也没有宿舍床位,却和北大学生一样,在食堂用餐,在体育场打球,在教室听课,在礼堂听讲座,和北大老师交流思想、讨论问题。因而,他首次以北大地域为中心、将有和自己一样经历的人统称为“北大边缘人”。
“中学时代,著名作家曹聚仁的自传《我与我的世界》影响了我的人生选择。”日前,来自浙江金华的柳哲在接受千龙网记者采访时说,高中毕业后,他在家乡浦江图书馆的曹聚仁资料馆工作。但是,他感到自己功底太薄、眼界太窄,所能搜集到的资料也非常有限。于是,他决心到北大进修。
1996年3月,柳哲带着数十公斤有关曹聚仁的资料来到北京大学,一开始,柳哲打算自己花钱进修,可是,当时,柳哲只带了2000元钱,根本无法交纳昂贵的学费。这时,北大的一位教授告诉他,不用交学费,直接进教室听课就是了。
后来,柳哲就到北大中文系抄了课表,偷偷地溜进了教室听课,而上课的教授也从来没有把他赶出教室。就这样,8年来,柳哲一直在北大“偷听”。“我利用这‘偷’来的功夫继续从事曹聚仁研究,居然事半功倍。”柳哲告诉千龙网记者,他已经发表了数十篇曹聚仁研究文章。
?柳哲经常混在北大学生当中和北大教授交流
8年里,柳哲在北大如饥似渴地学习各种知识,感受着北大自由、民主、科学、进步的学术氛围。他先后旁听过北大中文系、哲学系、历史系、光华管理学院等院系的数十门课程,听过数以百计的各类讲座。他还参加过北大研究生会、五四文学社、爱心社等北大学生社团组织,阅读过不计其数的书籍,也结识了众多的师长朋友。
图书馆、导师和讲座,北大这三件“宝贝”散发出来的独特的人文魅力,很让人着迷。柳哲坦言,8年来,他一直学习、工作、生活和创业在北大。他没有学籍、未曾佩带过北大的校徽,手中也没得到校方的任何凭证。
但为了求知,柳哲说,他不需要一纸文凭,只需要知识、能力和智慧。“将近8年的北大游学,我已然成为一个不折不扣的‘北大边缘人’。我认为在探索真理、寻求知识这方面,北大人和‘北大边缘人’是平等的。”
“北大边缘人”悄然浮出水面
?北大硕士生梁科曾经也是“边缘人”
日前,千龙网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像柳哲一样在北大游学“偷听”的“北大边缘人”还有很多,他们当中有的是为了参加培训,有的是为了考研,还有的是为了搞文学创作,等等。尽管目的不尽相同,但是他们大多都过着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生活。
“压力最大的是经济问题,我不得不为生计而奔波。”柳哲说,来北京之后,为了节省房租,他就住在北大校园一间废弃不用的小房里,房里没有电也没有暖气。一直到1997年1月,被校方发现,柳哲才不得不搬出这个小房。家里几乎就没给他寄过钱,他也认为二三十岁的人了,不好意思再向父母要。因此,他在学习之余的重要工作就是挣钱。
“第一次打工是帮某公司抄信封,两天挣了120元,我乐了好一阵子。”柳哲回忆说,有一年夏天,通过与民工聊天,得知拆房时整理一块砖头能挣3毛钱,他就高兴地去干了一天,手指头都被磨出了血。当时,柳哲的生活窘迫到了一个馒头就白开水就算吃一顿饭的程度。
“我还好点,实在不行了还可以找得到人借钱,有的‘北大边缘人’就没有这么幸运了。”柳哲告诉千龙网记者,他认识的孔君,只有初中毕业,是一个江西贫困山区的民办教师,他主要是在光华管理学院听课,一听就是三、四年。孔君非常用功,可是生活非常困难。有段时间,孔君没地方住,就住在正在拆迁的房子里,由于天太冷,他只能地找点木条烧了取暖。
像这样的苦难故事,在“北大边缘人”中数不胜数。刚刚通过在北大旁听而考上了北大历史系的硕士研究生梁科也曾经是“北大边缘人”,他在接受千龙网记者采访时介绍说,2001年他还在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上大四时,就第一次报考北京大学中文系硕士研究生,结果未能如愿。
于是,梁科放弃了毕业后的各种就业机会,在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之间租了一个地下室住下来,准备复习功课,再度报考北大。白天,他早早起来到北大,跟北大的学生一样,听课、上自习、吃饭等,一直到晚上10点左右,他才回来睡觉。经过一年的艰苦努力,他终于梦想成真。
近年出现的号称“北大边缘派”的青年作家王少农,现任《中华圣典》主编,是个地道的四川人。他曾先后在青海师大和北大游学,著有《竹林七贤》、《东晋风流》等。为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