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展项深化设计汇报书(空间站)OK.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无锡博物院科技馆               《C.5.3.1空间站》深化设计汇报书 PAGE 11 - 东莞市新雷神仿真控制有限公司 TEL:0769无锡博物院科技馆               《C.5.3.1空间站》深化设计汇报书 东莞市新雷神仿真控制有限公司 电话:0769 展项深化设计汇报书 主题展厅:科技与探索 展项编号: C.5.3.1 1、展示内容、原理、目的 展示内容:通过次级图文版及多媒体视频的配合,介绍国际空间站和中国的“天宫一号”空间站计划。系统介绍国际空间站的组成和发展状况、取得的重要成果;和中国的“天宫一号“计划,及其组成。 原理:本系统采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通过相互关联的互动多媒体视频资料让参与者了解国际空间站和中国的“天宫一号”空间站计划。 目的:通过国际空间站和中国的“天宫一号”空间站计划的介绍,让参与者了解相关空间站知识。 、视频多媒体设计报告(多媒体软件框架结构) 《C5.3.1空间站》多媒体框架设计 多媒体软件需求分析 本视频展示国际空间站的组成、发展状况、取得的重要成果以及我国即将建造的第一个空间站“天宫一号”,通过影像视频让观众进一步详细了解国际空间站与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和未来。 本系统由一套多媒体软件、计算机系统、视频系统和音响系统组成,影像内容主要包括: 分2个多媒体影像联动展示国际空间站与“天宫一号”。 视频展示一:国际空间站的组成、发展状况、取得的重要成果 脚本、演示时长、画面 1个11秒的招揽动画; 4分半的影音演示。 招揽画面 镜头号 时间 内容 画面 01 招揽画面 2秒 一个蓝色的地球慢慢淡出画面。 02 招揽画面 3秒 一个庞大的空间站从右面慢慢进入画面。 03 招揽画面 3秒 慢慢出现国际空间站的全部相貌。 04 招揽画面 3秒 一道扫光,出现标题“国际空间站”。 过程画面 镜头号 时间 文字叙述内容 画面 01 过程画面 20秒 在很多人心目中,国际空间站是一个非常神秘的地方,专供美俄等国家的宇航员们在这里进行科研和试验。但美国宇航局(NASA)官员日前透露说,如果一切进展和预期的一样,国际空间站将在2010年建成时迎来第一批太空实验研究者,这将是国际空间站首次对外开放。(插入一些真实的国际空间站的资料新闻,这样才极具真实性。) 02 过程画面 03秒 淡入小标题“国际空间站的组成” 03 过程画面 20秒 该空间站以美国、俄罗斯为首,包括加拿大、日本、巴西和欧空局(11个国家,正式成员国有比利时、丹麦、法国、德国、英国、意大利、荷兰、西班牙、瑞典、瑞士和爱尔兰)共16个国家参与研制。其设计寿命为10~15年,总质量约423吨、长108米、宽(含翼展)88米,运行轨道高度为397千米,载人舱内大气压与地表面相同,可载6人。(从大的空间站慢慢介绍到空间站的各部分组件,游客进一部了解每个组件。) 04 过程画面 20秒 从1994年至1998年,美、俄两国完成航天飞机与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的9次对接飞行。美国宇航员累计在“和平”号空间站上工作2年,取得了航天飞机与空间站交会对接以及在空间站上长期进行生命科学、微重力科学实验和对地观测的经验,可降低国际空间站装配和运行中的技术风险。从1998年至2001年,国际空间站达到有3人在轨工作的能力。(出现美国宇航员工作画面。) 05 过程画面 10秒 1998年11月20日,俄罗斯从哈萨克斯坦的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用“质子”号火箭将国际空间站的第一个部件“曙光”号多功能货舱(FGB)发射入轨,从而拉开了国际空间站在轨装配的序幕。(出现俄罗斯发射火箭的画面。) 06 过程画面 30秒 同年12月4日,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将国际空间站的第二个部件“团结”号节点舱送入轨道,并于12月6日成功地与“曙光”号对接;2000年7月12日,国际空间站的核心组件、俄罗斯建造的“星辰”号服务舱发射入轨,同年11月2日,首批3名宇航员进驻空间站,国际空间站开始长期载人,11月30日,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为国际空间站送去两块翼展达72米、最大发电量为65千瓦的大型太阳能电池帆板;2001年2月7日,美国的“命运”号实验舱由“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送入轨道,4月23日,加拿大制造的遥操作机械臂与国际空间站顺利对接,7月12日,美国“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又把供宇航员出舱活动的“气闸舱”送入轨道。(出现团结号,

文档评论(0)

yurixiang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