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第七章 地壳上各级油气聚集单元 地壳上油气聚集单元,就其规模由小到大依次划分为油气藏、油气田、油气聚集带和含油气盆地。 油气藏的特征前面已讲过了,下面我们主要对油气田、油气聚集带、含油气盆地作一介绍。 第一节 油气田 一、概念: 对油气田的理解,不同学者不尽相同,我们认为:“油气田是一定(连续)的产油面积上油气藏的总和”。 概念中的产油面积或为连续,或为位置相近,其产油层位,储集层类和特征,以及圈闭形成或机理都相似。 至于是否是单一的因素所控制,并无严格限制,即可以是单一因素控制的,也可以是多种因素所控制的复合地质单元。 二、油气田类型 据控制产油面积的主要地质因素,油气田可分为三大类型和若干亚类型: 1、 构造型油气田:背斜型油气田、断层型油气田; 2、地层型油气田:不整合和岩性尖灭油气田、透镜状和不规则岩性油气田、礁型油气田(单一礁型); 3、复合型油气田:盐(泥)丘型油气田、礁型油气田、潜山复合型油气田、侧向复合型油气田。 第二节 油气聚集带 一、油气聚集带的概念 油气聚集带是指与大地构造单位(背斜带或与其相当级别的构造单位)联系在一起的油气田带(群)。 在油气聚集带内的各油气田,具有相似的地质构造特征和油气藏形成条件。油气聚集带侧重于从构造角度阐述油气田成带、成群分布的特征。 与这一概念相近的欧美用法是“油气藏趋向带”。油气藏趋向带的含义是指某一含油气层位中油气藏分布趋向一致或基本一致的油气藏带(群)。如礁型油气藏带,河道砂油气藏带等,也偶尔将背斜油气藏带及不同时代油气藏叠合分布带,称为趋向带。 二、油气聚集带的分类及主要类型特征: 根据油气聚集带形成过程中起决定性的地质因素,大致可将油气聚集带分为二大类、七种主要类型和19种具体型式。 因此,油气趋向带可以看作是油气聚集带的同义词,只是前者侧重于表示地层型油气聚集带。 具体类型( 19式) 主要类型 (7型) 大类 按褶皱强 度分 按断面倾角 背斜型油气聚集带 中、强褶皱背斜带 长垣、平缓背斜带 穹隆背斜群 断裂型油气聚集带 断块或断阶带 同生断层和逆牵引背斜带 逆掩断裂带 盐(泥)丘型油气 聚集带 盐丘和盐背斜 泥火山和泥底群背斜带 构 造 类 按塑性体岩性分 具体类型( 19式) 主要类型 (7型) 大类 按潜山岩性分 按溶孔特征分 按塑性体岩性分 潜山型油气聚集带 与碳酸岩潜山有关的油气聚集带 与碎屑岩潜山有关的油气聚集带 与结晶基岩潜山有关的油气聚集带 与碎屑岩有关的岩 性油气藏趋向带 河道砂油气藏趋向带 滨岸砂坝油气藏趋向带 礁型油气藏趋向带 环礁型、马蹄礁型、 线状礁(堤礁)型 、点礁型 地 层 类 与碳酸盐岩有关的 岩性油气藏趋向带 上倾尖灭型油气藏趋势向带 溶蚀白云岩化型油气藏趋向带 按砂体成因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