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恢复高考的历史意义和现实弊端; ※ 恢复高考的历史意义;一、高考的历史沿革;二、恢复高考 :艰难的日出 果断的政策决定 ;三、恢复高考的政策影响(最直接) ;四、恢复高考的深远意义 ;
3.对于重建教育公平、公正的意义
“文革”中的不公平:
·推荐选拔的招生制度
·家庭出身与家庭的政治背景
·没有文化考试
·将所有应届高中毕业生排除在招生对象之外
·教育对象“政治人 ”
4.拉动教改序幕 ,确立高等教育的社会地位意义
考试竞争以及必要的选拔标准和条件对基础教育提出要求 中小学教育改革 高考选拔人才的需要 教改序幕
优质生源 社会所需
; 恢复高考的政策决定是新时期教育制度重建的新起点,它对改革开放以来一系列教育制度的重建发挥着示范效应,起到了良好的奠基作用。就高等教育 制度建设而言,正因为有了恢复高考的制度, 才有紧随其后的学位制度,留学制度等相关制度的建立,才有 20世纪 80年代中期之后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启动与推进。而今,当我们深切地认识到中国教育的改 革与发展愈来愈依赖于教育制度与教育政策的变革和创新之时 ,我们尤其要对恢复高考的政策决定抱有 一种怀念之情和感激之意。恢复高考的政策决定以其特有的创新精神将永远铭刻在中国教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史册上。
;※ 现实弊端;一、高考制度在受到外部社会条件的制约或影响时,其公平 公正性明显弱化。
(1) 收费的计划调节招生
1984 统招和委招和自费的分数线
“双轨制” 不收费的计划招生 (收费和降分)
(2)高等教育大众化 录取率 选拔功能 较多的低分考生
教育资源
高考移民
;二、由于社会经济利益的趋动严重影响高考制度社会功能的 正常发挥,矛盾凸显。;三、高考制度自身存在的弱点和高等教育大众化带来的弊端。
自身的弱点;在规定的时间内之采用静态的笔试的方式来考查学生对文化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程度,无法全面的检测考生的综合素质,因此无法满足大多数考生和家长各种各样个性??的希望和要求。
师资力量不足
仪器设备、图书资料达不到国家合格标准
大众化 财务状况恶化,风险增大
教育教学质量下降
就业供求失衡
大学在谋求快速发展的道路上走上了一条反生态之路
矛盾
;1.教学与考试上存在着的矛盾
“考什么教什么”
教学成为了高考的附庸
2.高考选拔性功能与实际评价关系上存在着矛盾
社会普遍把考试的结果作为对考生实际能力的评价
3.统一性与多样性存在矛盾
统一的考试 考生群体的普遍性能力和水平 个性×
文化知识和静态笔试 综合素质×
高校人才培养 通才 推荐生
专才 保送生
(统一性的补充) 单招生
特长生;有一篇文章是这样回忆当年的 “知青 ”听到这 一消息的感受的:
“1977年秋收后的一个黄昏 ,清风吹拂着大地。像往常一样, 我们这些刚从田里回来的 “上山下乡 知识青年”,聚集在村里的高音喇叭下 ,收听着当时 主要的信息来源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联播, 记得头条播的是中央关于恢复中断了十年的高考的决定。如炸雷一般 ,大伙都惊呆了 ,倾刻, 缓过神的我们激动得跑进宿舍拿起脸盆??猛敲起来。“机会终于来了!”泪水挂在每个人的脸上……。”
;“历经磨难的我们 ,犹如盲人重见光明 ,兴奋得忘记了一切 ,每天发疯似的 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 。 ……秋天蚊子厉害, 没钱买 蚊香, 只得全副武装, 脚蹬干农活用的高筒套鞋。多少个夜晚 ,不知不觉地睡在煤油灯下。”;《意见》对高校招生制度的重大改革主要表现在 ;;“凡是工人 、农民、上山下乡和回乡知识青年 (包括按政策留城而尚未分配工作的)、复员军人 、干部和应届高中 毕业生 ,年龄二十岁左右, 不超过二十五周岁, 未婚 。 对实践经验比较丰富并钻研有成绩或确有专长的 , 年龄可放宽到三十岁 , 婚否不限 (要注意招收一九 六六、一九六七两届高中毕业生 )。”;《意见》提出的招生对象的条件有三 :
一为政治条件,即 “政治历史清楚、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