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词珍珠塔故事调查.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弹词《珍珠塔》故事调查 王稼冬 同里镇位于江苏太湖之东,距吴江(松陵镇)六公里。四郊环湖,镇内河流如网。“宋元间,民物丰阜,商贩骈集,百工之事咸集。园池亭榭,声伎歌舞,冠绝一时”[1]住宅区内由于宋元以来科第极盛,“尤多名家盛族,儒绅大夫彬彬辈出”[2]所以有着数以百计的四、五进到七、八进的深院大宅,少数还有花园。这里还侨寓过不少名流,如元末倪云林、顾阿瑛,明初姚广孝等;明末董其昌,清代陈祖范、沈德潜还曾在镇上教过学生。[3]这里还长期流传着为人津津乐道的古老传说,弹词《珍珠塔》取材于明代陈王道御史嫁女奁赠珍珠塔一事,尤为家喻户晓。 先从“陈家牌楼”说起 一条自西向东流经同里镇北住宅区的清澈河流,上面跨有三座不同形式的石桥,在靠西两座元代建造的富观桥和永安桥之间的南岸上,向北耸立着一座明代建造的四石柱三开间、筒瓦飞檐的高大牌坊(与今苏州北寺塔前的牌坊相似,但高大工丽过之)这是为明朝南京道监察御史陈王道而立的“侍御坊”[4]。坊前有高约二米的青石狮子一对,旗杆石六对。沿河有极宽阔而平坦的石河桥,两侧簇拥着盘根错节两人合抱不交的大榆树,环境异常幽静。 侍御坊上有密集排列的拱斗和昂嘴,支撑着覆盖面较大的品字形三个大戗角歇山顶;下面有好几组额枋额板。正中额板刻有每字约一平方米的四个大字:“清朝侍御”。下面额枋上刻有“大明万历庚辰(1580)为南京道监察御史陈王道立”等醒目大字。左右两额板上亦刻有始建和重修题名等文字,在许多木构件上还留有彩绘痕迹,说明经常得到维修;特别是看到几根粗壮的楠木额坊、爬梁和雀替上的精美生动的以飞禽走兽为图案的近乎立体的深度浮雕,无不啧啧称叹。这个侍御坊就是人们所称的“陈家牌楼”。 明朝的御史,怎么成了“清朝侍御”?“清”字是动词,是清理整顿之意。明代的南京又称南直隶,是十三行省之一,其辖区为今天江苏、安徽两省之地。但南京又是留都,是明太祖、建文帝的京都,以后永乐帝虽迁都北京,仍在南京设有六部衙门、都察院、国子监等一整套政府班子,并代表皇帝和朝廷行使管理南半个中国的权力,所以责司监察弹劾百官的言官陈王道,可以起着“清朝”的作用。另外陈王道著有《西台谏草》,是他任御史时谏诤言论的集子。这个谏“字”,表示他是敢于同皇帝和朝廷争论是非的正直人物,也有“清朝”的意义。所以“清朝侍御”是对陈王道的极大赞扬。 所谓“表坊之立,旌善彰贤,使人知所向慕,即古表厥里之遗制也”。[5]陈王道如果在生前不是有所作为的话;他死后是不会建造如此宏伟壮丽的牌坊的,因为苏杭一带要数这个牌坊最大,而陈王道的官阶其实并不算高的。 “陈家牌楼”之所以成为同里镇的著名古迹,以致历来吸引了许多外地人来参观瞻仰,主要在于附近一带都知道弹词《珍珠塔》故事,就是来源于这个陈王道御史在嫁女时,曾经陪嫁了一座珍珠塔的这个最基本的事实。这一长期流传的地方传说,在抗战之前,还一贯得到居住在陈家牌楼里的四个支系的陈王道子孙的承认[6]。抗战之后,陈氏子孙十九迁居外地,同里镇亦几经沧桑之变,文献(包括陈氏家谱)湮灭,遗迹无存,以及熟悉地方掌故的老人大都故去,所以对此过去妇孺皆知的传说,在镇上青年中已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了。这就说明收集、整理和抢救地方文献,包括可以启迪青少年爱家乡爱祖国思想的一切民间传说,有其重要意义。 陈王道御史和珍珠塔 陈王道御史,《同里志》《吴江县志》都有传记,列为“名臣”。兹据县志所本王穉登(百谷)所撰本传,参阅陈氏后人记载,扼要介绍生平事迹如下: 陈王道(1526~1576)字孟甫,为广信府推官广族子,家素封。十九岁为诸生,已三次研读二十一史。四十岁中嘉靖四十四年进士,初授浙江鄞县知县,县豪门仗势为非作歹者,必依法捕治。调任山东阳信县时,曾为民请命,减田赋等级,从“上则”减为“中下则”。后擢南京道监察御史,有直声。时南京贡院(乡试考场)数以千计的号房极破陋,向来遮蔽以席,每遇风雨,考生如同露宿,困苦可知,王道疏请改为瓦屋,士子赖之。王道治鄞以严,治阳信为宽,并以才能廉慎著称。其卒也,鄞县和阳信皆祀之名宦词。著有《西台谏草》《浩庵诗草》《宏略堂集》。墓在同里箕托圩,兵部尚书杨成撰墓志。[7] 清初章梦易《续同里先哲志》说:“时江陵(张居正)当国得君(为首相得皇帝信任),专任用有才干者,故公(陈王道)望甚隆焉。”“公天性纯笃,侍大母疾,事两尊人以孝闻;待弟王言、王教极友爱。王言太学生;王教苏州卫指挥佥事。”[8] 陈王道的夫人方氏,镇志县志并有记载:“方氏,御史陈王道继妻。年廿三于归,阅五年夫亡,守节四十二年卒。”据此,方氏享年七十岁;一说卒年八十二岁[9]。 陈王道御史夫人姓方,与《珍珠塔》中两个主要人物姓氏相同。《珍珠塔》中陈御史名“琏”,相传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