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骨错缝、筋出槽”学说在临床应用
骨错缝、筋出槽是中医伤科的特有名词。它既属于病名,又属于骨与筋在受伤后的病机变化。
这一学说在唐以前的医著中虽然就有记载,其论点在当时是比较含混的。如《礼记·月令孟秋》中的:命理瞻伤,察创,视折,审断;决狱讼必端平。根据《旦礼记集解》的解释是:皮曰伤,肉曰创,骨曰折,骨肉皆绝曰断。断,就包含了骨折和筋伤。
《 难经》中的:四伤于筋,五伤于骨,这里初步说明筋骨相近,伤筋必及骨,伤骨必损筋的互相影响,这是骨错缝、筋出槽的基本内含。
随着历史的发展进步,经过历代医家们长期的临床观查和总结,逐渐丰富和完善了这一学说,成为中医伤科学的特有组成部份。
唐代《仙授理伤续断秘方》中记有:凡左右损处,只相度骨缝,仔细捻捺,忖度便见大概。这里不仅有骨缝这一名词,而且还提示了损伤后注意对骨缝的检查,也即是对关节处的脱位、半脱位和错缝的区别检查。
到清代在骨伤科的各种论著中,对骨错缝、筋出槽学说就更为详尽,并且还提出了各种治疗手法。
如《医宗金监·正骨心法要旨》中的:或跌扑闪失,以致骨缝开错,气血瘀滞,为肿为痛。又说:或有骨节间微有错落不合缝者,这里不仅提示了骨错缝的原因,而且还将开错和微错作了程度上的区别。同时提出:手法者,正骨之首务。强调了手法是治疗骨伤科四大方法之首,适用于骨伤科各种疾病,其中也包括了骨错缝和筋出槽的手法治疗。
《伤科补要》中对脊骨和四肢的骨错缝也分别作叙述。在十五则中的脊背骨伤有:若骨缝叠出,俯仰不能,疼痛难忍,腰筋僵硬。这里不仅是指脊椎骨折和脱位,也还包括椎体小节紊乱与急性腰肌损伤在内。
在二十则中:若手掌着地,只能伤腕,若手指着地,其指翻贴于臂者,腕缝必开。这里不单是指损伤对腕骨正常排列造成的影响,也还包括了尺桡切迹解剖结构的改变。同样是属于骨错缝。
二十三则中对脚踝部损伤的记述是轻者尽伤筋肉易治,重者骨缝参差难治……。骨缝参差不齐是指踝关损伤的骨错缝。
现就笔者对该学说在临床实践中的运用,对骨错缝,筋出槽浅述个人的几点体会和认识。
一、骨节的开错和微错指外力作用于人提的轻重不同,致伤的程度亦不相同。
二、开错,是指关节脱位或半脱位,有明显的临床体征,在X线投影中又确有反映,能够引起医生和患者的注意,因此能获得及时而恰当的治疗。
三、微错,骨节处没有明显畸型,X线摄片无明确显示,但又有临床症状或部分功能障碍,不大引人注意,而被忽视。治疗方法不当,致使病程延长,经久不愈。
四、 筋出槽,虽然是中医骨科的习惯用语,在各种文献中没有这一病名,但对筋损伤的病理改变文献中确有不少论述。《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骨》中说:筋之驰、纵、卷、挛、翻、转、离、合,以及筋歪,筋走等等都属于筋出槽的范畴。
五、生理上筋附行于骨,或筋伴脉而行,各自都有其起止点,也有其正常顺序和位置。一旦遭受外力的破坏,筋过的运行位置,解剖结构就会发生变化。临床上的肌健、韧带、筋膜的撕裂、撕脱、粘连、痉挛等等亦都属于筋出槽。
六、 骨错缝和筋出槽既可以同时发生,亦可单独发生。这一学说,是中医骨伤科辩证施治的内容之一。
在个人的临床观察中,常见的骨错缝关节有:上肢肘部的肱挠关节或尺桡关节,腕部的尺桡远端切迹和腕骨。下肢膝关节的内外侧半月板。踝部的踝距关节或跟距关节,以及跖跗关节等。
七、脊椎是人体的中轴,在持重和运动中起很大的作用。构成脊椎的关节较多,解剖结构比四肢复杂,在整个脊椎中,颈椎和腰椎功能活动较大,不适当的运动和劳作是造成脊椎损伤的主要原因。常见的既有急性的损伤,如:颈椎偏歪、环枢椎半脱位、腰椎小关节紊乱和滑膜嵌顿等。其次是脊肋关节,以及骶髂关节。中老年由于生理退化和体质较差椎体失稳,在日常剩活中仅是一般的活动,有时也会造成关节错缝。
仅举几例不同类型的骨错缝患者附录于后:以资佐证。
例一、杨XX老妪,年80,今年4月10日乘车我处门诊,系X医学家属。在春节前三天,弯腰拾物时,腰部产生弹响,当即不能直立,继而疼痛。进该附院西医诊断,为:腰肌劳损,作痛点封闭,服止痛药,虽疼痛略减,但仍不能起坐,虽连续多次治疗,都无明显好转,卧床三月。始来我处求治,经检查系第三腰椎小关节紊乱,经施定位斜扳后,患者即可下手术台直腰行走。第二次复疹时,病人自述:经上次治疗后当晚就能自动上下床翻身睡觉。二疹时再施以理筋活络手法,而痊愈。
例二、李XX,男性,40岁,四川人,今年五月七日来我处门诊,去年二月车祸受伤,住X医院,经检查诊断为:多次软组织挫伤,住院三天,后建议回家休息治疗,不久即发生前胸及后上背痛,虽中西医多方治疗,仍然疼痛无好转。后在地区某医院连续住院两次,约三个月,经过检查和会诊,排除内部疾患,按神经痛。治疗,效果亦差。始来我处求治,经笔者诊断:属胸肋关节和脊肋关节多处骨错缝。当施行手法治疗后,患者胸背部当即有轻松感,经过连续三次手法治疗(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