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章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第二节 宏观经济政策 1.财政的构成 ◆预算赤字:政府支出收入(的差额) 弥补赤字的途径 基础货币又称强力货币或高能货币,是指处于流通界为社会公众所持有的通货及银行体系准备金的总和。基础货币作为整个银行体系内存款扩张、货币创造的基础,其数额大小对货币供应总量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即商业银行保留的供支付存款提取的金额。 中央银行对每笔存款规定的最低准备金保留限度称为法定准备金率。法定准备一部分以现金方式保留在银行内部,一部分存于中央银行,央行对于法定准备金不足的银行会处以警告和罚款。 商业银行的支票帐户结算体系能够创造出 大量的流通货币(假定法定准备金率为20%): (5) 货币政策的机制 扩张性货币政策。 1. 萧条时的感性认识(扩张性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效果:变动政府收支,使IS变动,对国民收入变动产生的影响。 挤出效应:政府支出增加引起利率上升,从而抑制私人投资(及消费)的现象?(y2-y3) 4.财政政策效果大小 IS平坦,财政政策效果小。利率变化小,IS移动时收入变化小。 IS陡峭,财政政策效果大。利率变化大,IS移动时收入变化大。 LM越平坦,收入变动幅度越大,扩张的财政政策效果越大。 1.货币政策效果 LM形状不变 货币供给增加 LM平坦,货币政策效果小。 LM陡峭,货币政策效果大。 水平IS和垂直LM相交,是古典主义的极端情况。 IS水平,利率上升,私人投资大幅减少,挤出效应完全。 1.两种政策混合使用的效果 如果既想增加收入,又不使利率变动,可采用扩张性财政和货币政策相混合的办法。 IS、LM斜率对财政政策的影响 政策运用技巧:政策使用必须相互配合,不能互相冲突,一种政策抵消另一种政策的作用。 2. 某宏观经济模型( 单位:亿元 ) : c = 200 + 0.8y i= 300 - 5r L =0.2y - 5r m = 300 (1)减税。 (2)改变所得税结构。 (3)扩大政府购买 (4)给私人企业以津贴。 一、 财政政策效果 财政政策乘数:货币供给量不变,政府收支变化导致国民收入变动的倍数。 LM 财政政策效果 y1 y2 y3 y E1 IS1 IS2 r% E2 2.财政政策效果 假定政府购买性支出增加了△g? LM 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 y1 y2 y3 y IS1 IS2 r% △r 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出售公债,向私人部门借钱,挤出私人投资。 3.挤出效应 Crowding out effect 挤出效应越小,财政政策效果越大。 影响到乘数。乘数越大,利率提高,投资减少导致产出变动越大。 货币需求对产出的敏感程度。交易需求多,投机需求少,利率大。 k 货币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程度。越大越敏感,利率变动越大。 h 投资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程度。直接影响到投资。 d b 机 制 因素 挤出效应的大小 (1)LM不变,IS形状变 LM E y0 y1 y3 y y0 y 2 y3 y E1 E E2 IS1 IS2 IS3 IS4 LM r% r% y1y2 LM曲线三个区域的IS效果 r4 r1 y1 r2 r3 r5 y2 y3 y4 y5 y LM IS1 IS2 IS3 IS4 IS5 IS6 LM越陡峭,收入变动幅度越小,扩张的财政政策效果越小。此时位于较高收入水平,接近充分就业。 r% (2)IS不变,LM形状变 凯恩斯陷阱中的财政政策 IS1 IS2 LM1 LM2 y r0 私人部门资金充足,扩张性财政政策,即货币供给的增加不会使利率上升,不产生挤出效应。 r% y1 y2 5.凯恩斯陷阱中的财政政策 LM为水平、IS垂直时,货币政策完全失效,财政政策非常有效。 凯恩斯主义的极端情况 凯恩斯极端的财政政策情况 IS1 IS2 LM1 LM2 r0 IS垂直:投资需求的利率系数为0,投资不随利率变动而变动,货币政策无效。 r% y y1 y2 评述:中国的财政政策挤出了什么? 从1998年-2003年,我国一直实施着积极的财政政策。客观地评价,在推动我国经济复苏的过程中,财政政策拉动IS曲线外移,对于国民收入的扩张功不可没!与此同时,利率水平没有上升,难道是挤出效应在中国不成立?这与中国特殊的经济模式不无关系:我国缺乏一个完善的货币市场,在利率由国家控制的前提下,财政政策不可能挤占私人的投资。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我国财政政策的执行以国债的发行为支撑,这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卷筒主要零件制造加工工艺.doc
- 莫斯科Fott服装店门店展示.doc
- R交通092郭乐设计课设任务书2.doc
- 外贸会计实务.pptx
- 电烙铁调温控制电路及贴片元件焊接图解教程.doc
- 四川成渝经济规划的负债表.doc
- 第二章数控机床的程序编制.ppt
- 暖通空调设计基础知识.ppt
- 第1章管理信息系统世界.ppt
- 第四章 第1节 硅与无机非金属材料.doc
- 2025年中国铸管沥青漆喷涂机市场调查研究报告.docx
- 2025至2031年中国聚四氟乙割管料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docx
- 2025至2031年中国屏蔽箱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中国B级电源电涌保护器市场调查研究报告.docx
- 2025至2031年中国陶瓷印章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docx
- 2025至2031年中国保冷材料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docx
- 2025至2031年中国金彩立雕玻璃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docx
- 2025至2030年中国机箱螺母柱数据监测研究报告.docx
- 2025至2030年中国小GS管装饰头数据监测研究报告.docx
- 2025至2030年中国气动电阻焊机数据监测研究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