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三节 昆虫及昆虫病(Insect and Insect disease; entomiasis) 一、分类地位 Insecta 昆虫纲 Diptera双翅目 ? 体表寄生蝇类:牛皮蝇、马胃蝇、羊鼻蝇等 非吸血蝇类:家蝇、绿蝇、丽蝇、污蝇等 吸血蝇类:螫蝇、角蝇、虱蝇等 其它吸血昆虫: 虻、蚊、蚋、蠓等 Phthiraptera虱目 吸血虱、食毛虱、羽虱等 Siphonaptera蚤目? 各种蚤 二、概述P246 已知昆虫种类100万以上,约占动物界所有个体的3/4; 兽医寄生虫学仅涉及寄生昆虫或媒介昆虫。 (一)昆虫外形 1、头部:包括眼、触角和口器: 复眼(Compoumd eye):1对 。 触角(antennae):头部两侧;触觉、嗅觉和湿度感觉功能。 口器(proboscis or mouthparts):摄食器官,由上唇(labrum)、上咽(epipharynx)、上颚(maudible)、下颚(maxilla)、下咽或小舌(hypopharynx)及下唇(labium)六个部分组成。 2、口器类型:咀觉式,刺吸式,刮舐式、刮吸式和舐吸式 。 咀嚼式:食毛虱的口器; 刺吸式:蚊子和蠓; 刮舐式:虻类; 刮吸式:螫蝇; 舐吸式:家蝇、绿蝇。 3、胸部: 前胸、中胸和后胸组成,中胸发达; 每胸节有1对足,2对翅。前胸和中胸之间、中胸和后胸之间各有气门1对。 足分节:基节(coxa)、转节(trochanter)、股节(femur)、胫节(tibia)和跗节(tarsus),跗节又分1~5节不等,跗节末端有爪(claw),爪间有爪间突(empodium)和爪垫(palmula)等。 4、腹部:分节,11~12节,有些节融合,末节变为生殖器官。 (二)内部构造 内脏器官复杂。 体腔: 混合体腔,充满血液,又称为血腔。 心脏呈管状,循环系统为开管式。 呼吸系统 少数直接用体表,多数用鳃、气门或书肺进行气体交换。 感觉系统 神经主干位于消化管腹侧,许多神经节随着体节的愈合而合并。感官特别发达,具有触、味、嗅、听觉及平衡器官。有复眼和单眼。 消化系统 分前、中和后肠三部分。 前肠(口、咽、食道和前胃),贮存、研磨食物; 中肠(胃),消化和吸收; 后肠(小肠、直肠和肛门),吸收水分、排出粪便。 排泄系统 通过马氏管行使排泄功能。 生殖系统 雌雄异体。结构复杂。 三、 双翅目昆虫病 (一)蝇蛆病 1、蝇蛆病类型 专性蝇蛆病(specific myiasis) 需在特定的宿主和寄生部位才能发育并完成生活史。 半专性蝇蛆病(hemispecific myiasis) 也称兼性蝇蛆病。 偶然蝇蛆病(accidental myiasis) 虫卵或幼虫偶然进入宿主的某些腔道或组织内。 2、重要虫种 双翅目Diptera 狂蝇科 Oestridae 羊狂蝇Oestrus ovis 皮蝇科Hypodermatidae? 牛皮蝇Hypoderma bovis 纹皮蝇H. lineatum 胃蝇科Gasterophilidae 肠胃蝇Gastrophilus intestinalis 红尾胃蝇G. haemorrhoidalis 兽胃蝇G.pecorum 鼻胃蝇G. nasalis (G. veterinus) 3、一般形态 成蝇外观似蜜蜂; 体表有绒毛, 口器退化, 不能采食。 幼虫蛆样, 粗壮, 身体分节明显, 节上可能有刺, 前方有的有一对口前钩。 H.bovis 4、牛皮蝇蛆病P344 重要虫种:牛皮蝇(H.bovis)、纹皮蝇(H.1ineatum)。 幼虫寄生于牛背部皮下组织,导致患牛消瘦、发育不全和皮革质量下降。 内蒙古自治区主要养牛区牛皮蝇蛆的感染率在50%以上,有些地区达100%,感染强度平均40个,最高770个。 偶致人皮肤和眼蝇蛆病。 (1)形态特点 虫卵长椭圆形,淡黄色。 第1龄幼虫呈白色或黄白色,前端有1对黑色口钩;后端有一后气门。 第2龄幼虫为白色或黄白色,长椭圆形,口钩退化。后端有1对后气门。 第3龄幼虫体肥大,棕褐色。背平腹凸,生有许多明显的结节。各节的背腹面都生有小刺。口钩退化。体后端有1对后气门,上有许多气孔。 (2)生活史 属完全变态动物。 成蝇不采食,自由生活,交配后, 雌蝇围绕动物飞翔,产卵于动物体表。 产卵部位:牛皮蝇产卵于牛的四肢上部、腹部、乳房和体侧,每根毛上一枚卵;纹皮蝇产卵于后肢球节附近、前胸及前腿部,每根毛上可
文档评论(0)